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4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因工程研究已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开展,尤其对重要经济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等的品种改良不断取得可喜成果。在藻类中基因工程起步较晚。Rochaix和Van Dillewjin于1982年第一次报道了对单细胞衣藻以质粒为载体进行的基因转移[Rochaix等,1982];Veeck等于1987年以蓝藻为材料进行了基因转移的研究,Boynton等于1988年以衣藻为材料成功地得到了转基因藻株[王素娟.1994]。  相似文献   
2.
与传统的光合作用Z方案不同,本实验证明具有光系统Ⅱ(PSⅡ)而无光系统I(PSI)的衣藻(Chalmydomonas)突变体,可以利用空气中的CO2作为碳源进行光合自养生长,同时释放氧气,PSI缺失突变体在缺氧或有21%O2的空气中,当光强为200μE/m^2/s时,它的光合自养作用都非常稳定,而且,野生型衣藻及较高等的植物中也存在的这种足以能维持细胞生长及代谢的PSⅡ光合作用,这些突变体能借助空  相似文献   
3.
缺硫对莱茵衣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H2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222-2224
采用TAP及TAP-S培养基培养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D.),测定了该藻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氢气能力.结果表明:莱茵衣藻在TAP培养基内生长良好,有微量氢气产生,最高产氢速率只有1.4×10-4 ml/(mgChl·h).在TAP-S培养基内,莱茵衣藻的荧光参数Fv/Fo、ΦPSⅡ、qp分别在40~48 h下降到初始值的50%,说明缺硫对藻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发生在天线色素到PSⅡ反应中心的传能过程以及光合作用暗反应所需的酶.TAP-S培养基内藻最高产氢速率达0.22ml/(mgChl·h),缺硫可以显著提高莱茵衣藻氢气产生的速率.  相似文献   
4.
莱茵衣藻细胞核转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是一种3套基因组都能进行遗传转化的真核生物.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衣藻作为受体生物进行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利用衣藻核基因组转化系统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在受体衣藻品系的选择、遗传转化效率、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的系列研究,为建立一套稳定高效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对近几年在衣藻细胞核遗传转化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将构建的含有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动蛋白(actin)和绿色荧光蛋(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融合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引入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衣藻肌动蛋白和荧光蛋白的融合基因得到了表达。表达actin-GFP融合蛋白的酵母细胞在蓝光激发下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在EMM培养基上actin-gfp强烈表达,但在硫胺素(thiamine)存在时只进行微弱表达。在融合基因强烈表达时,actin-gfp表达产物在酵母细胞中以聚集形式存在,细胞破碎后发现表达产物主要分布于沉淀中。  相似文献   
6.
以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莱茵衣藻为对照,通过数字表达谱技术对缺氮诱导3 d的藻细胞进行转录水平上的检测,并结合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共有482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08个,下调表达基因374个;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共分布在85个pathways中。此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氮元素缺乏诱导微藻油脂积累的分子机理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7.
秦燕  范波  苗贵东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20-25,28
当低浓度CO2限制微藻光合作用时,CO2浓缩机制(CCM)是一种有效的无机碳(Ci)吸收策略,以保证微藻的正常生存和繁殖.CCM主要是通过升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附近的CO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抑制光呼吸的进行.CCM的关键步骤包括无机碳的聚集吸收、Rubisco对CO2的固定和碳酸酐酶催化的不同Ci的转换.CCM中分子调控元件的有序协作,不仅可以帮助细胞感知周围CO2的浓度,诱导调节CCM基因的表达,还可以协调衣藻在低浓度CO2环境下光合作用中碳和其他代谢途径的相互作用.总结了目前以衣藻作为模式生物对真核藻类CCM的研究概况、调控机理,以及CCM机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磷为主要限制因素,研究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sajiaoLewin)—杂交水稻(O.sativaL.)所组成的实验体系在不同供磷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作者设计了含可溶性有效磷、含磷矿石粉和不含磷的三种藻类培养基,培养基中的沙角衣藻分别以见光和黑暗培养进行对比实验,并以不加沙角衣藻的平行实验组作为参照。培养两周后记录培养基中的沙角衣藻的活藻生物量、有效磷浓度和水稻的植株高度增长率以及水稻中的含磷量。其中,全磷培养基和含磷矿石粉的无磷培养基中杂交水稻正常生长,而且沙角衣藻生物量、培养基有效磷浓度均较实验前有所增长;而其他实验组水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磷表征。研究结果发现,在正常光照条件下,沙角衣藻从矿石磷中释放的可溶性的有效磷可以同时供杂交水稻和沙角衣藻使用,使二者在同一环境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高温影响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产量和品质,是制约紫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前期研究发现,高温胁迫下,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显著上调表达,但其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功能还未知。本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技术手段对坛紫菜cullin E3连接酶基因(PhCUL1)的功能进行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PhCUL1基因的全长,PhCUL1全长为250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481 bp,该基因存在1个Cullin (407~618 aa)结构域和1个Cullin Nedd8 (754~821 aa)结构域,其中,Cullin Nedd8结构域为蛋白融合位点。进化树分析显示,PhCUL1在进化上与脐形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qRT-PCR结果显示,PhCUL1基因被高温显著诱导。为进一步阐明PhCUL1的分子功能,将其转入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进行功能验证,过表达PhCUL1株系比野生型更能耐受高温胁迫。同时,在高温33℃下处理3 h和6 h内,转基因植株的PhCUL1基因呈上调表达。这初步说明PhCUL1基因在坛紫菜响应高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有助于阐明坛紫菜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指导耐高温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 EC 4.1.1.31)在植物碳代谢中处于代谢纽的关键位置,是调节细胞蛋白质和脂肪酸含量的关键酶,通过抑制pepc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细胞的含油率。通过克隆莱茵衣藻“细菌型”pepc2/基因的部分序列(简称Crpepc2)和莱茵衣藻融合启动子Hsp70A RBCS2(简称HR),将HR和Crpepc2片段插入pSP124s中,获得Crpepc2反向表达的莱茵衣藻高效表达载体pSP124s-HR-reve-Crpepc2-。利用基因枪将pSP24s和pSP124s-HR-reve-Crpepc2分别转入莱茵衣藻cc 503藻株,得到空质粒型和反向型突变藻株。利用qPCR检测莱茵衣藻野生型、空质粒型和反向型藻株“细菌型”pepc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空质粒的导入对莱茵衣藻pepc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影响很小,为野生型的92.95%;而反向型pepc2/基因的导入明显降低了莱茵衣藻pepc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仅为野生型的2.94%。该结果一方面说明我们建立了利用qPCR快速检测莱茵衣藻pepc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证明利用Crpepc2反向表达的方法(即“反向载体技术”)可以有效的抑制莱茵衣藻pepc2/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筛选稳定的含油量高的藻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