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5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890篇
林业   893篇
农学   1291篇
基础科学   885篇
  1945篇
综合类   9258篇
农作物   1102篇
水产渔业   555篇
畜牧兽医   4458篇
园艺   937篇
植物保护   562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572篇
  2016年   660篇
  2015年   666篇
  2014年   872篇
  2013年   906篇
  2012年   1041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1052篇
  2009年   1066篇
  2008年   1319篇
  2007年   1085篇
  2006年   929篇
  2005年   955篇
  2004年   972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804篇
  2001年   713篇
  2000年   689篇
  1999年   397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280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油注聚井堵塞导致采收率严重下降的问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及扫描电镜(SEM)的方法对堵塞位置、堵塞因素进行研究.聚合物注入性试验结果表明,注入阻力越大,注入压力就越高,确定堵塞位置为近井地带,结果与实际矿场结果相符;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高渗岩心以吸附堵塞为主,低渗岩心以机械捕集为主;静态吸附试验显示防吸附剂质量分数、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矿化度、温度均对聚合物吸附有不同程度影响,为此研制出一种使砂岩表面润湿反转以减少吸附的防吸附剂(代号5807),并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防吸附剂最优注入质量分数为0.5%;该防吸附剂耐盐性较好,不同矿化度(1500~10000mg/L)对该防吸附剂体系的防吸附率影响不大;防吸附剂注入体积数越大,聚合物防吸附率越高,最佳注入体积为0.6PV;防吸附剂处理地层的时间越长,聚合物防吸附率越高,处理时间在12h以上防吸附率大于70%;防吸附剂的最佳注入方式为:顶替液+0.6 PV防吸附剂段塞+1PV清洗剂.该研究对油田后续现场施工及动态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为河南油田提高聚合物驱技术应用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二甲酸钾(KDF)和苯甲酸(BA)对断奶后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两种添加剂都被欧盟批准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用于猪。KDF (添加量0.6%)和BA(添加量0.5%)分别用于2×240头断奶后仔猪(断奶日龄28 d,大白×长白×皮特兰)直至42日龄。自由采食(饲料含17.8%粗蛋白)和饮水。仔猪圈栏饲养,每处理组10栏(始重7.8 kg)。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结束时二甲酸钾处理组仔猪日均采食量极显著多于正对照组(分别为346 g和294 g),同时平均日增重也显著提高了40 g (分别为315 g和273 g)。但两组的饲料转化率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见,与正对照组相比,二甲酸钾更能促进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氮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kg-1,土壤全氮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hm-2、氮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氮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1,W2,W3表示);钾肥施用量水平为副区,具体施用量分别为50 kg·hm-2 K2O,100 kg·hm-2 K2O和150 kg·hm-2K2O(用K1,K2,K3表示),并设置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翌年测定越冬率。结果表明:在W3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品种苜蓿根颈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冬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W1和W2处理,其中以K2施用量处理下的数值与CK差异最显著(P<0.05),且此施肥量下的MDA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生产苜蓿,灌水时间间隔为12 d、钾肥施用量在100 kg·hm-2K2O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探究氮钾浓度对烟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烟叶苗期氮钾营养平衡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培法,利用基础Hoagland营养液,设置5个不同氮钾浓度处理,分析处理间烟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氮浓度对烟苗干物质、叶绿素的积累有显著影响,在相同钾浓度下,随着氮浓度的增加,烟苗干物质、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不同氮水平下,低钾处理间的根系MDA含量、叶片GS活性差异显著.K+对烟苗叶绿素的合成、根系活力、GS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氮水平下,高浓度K+会使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中氮、钾最佳浓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理的氮、钾养分供给是提高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滴灌营养液中不同的氮、钾养分供给水平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优化基质栽培番茄的营养液配方,确定最佳的氮、钾养分浓度,实现养分供给的精量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沙∶珍珠岩比例为1∶2配置栽培基质,用于温室中番茄栽培,以番茄‘A20’为试材,进行了水培试验。采用2因素 (氮、钾) 5水平响应面中心复合设计,滴灌营养液中氮浓度的基础值为244 mg/L,试验设计步长为120 mg/L;钾浓度的基础值为313 mg/L,试验设计步长为150 mg/L。调查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结果】随着滴管液中氮浓度从74 mg/L增加到414 mg/L,番茄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番茄红素含量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营养液中钾浓度从101 mg/L增加到525 mg/L,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持续增加,番茄产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番茄红素含量均先增后减。此外,通过建立各指标与氮钾二因子的二次回归方程发现,氮素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单株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钾素是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和番茄红素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氮、钾互作显著影响番茄产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充足的钾营养供给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利于产量提高;适量的氮素供应有利于钾素的吸收与利用,促进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8种配施方案下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营养液中氮、钾浓度分别为N 378 mg/L、K 391 mg/L时为最优配方方案,且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结论】在沙子和珍珠岩1∶2 (v∶v) 为基质的番茄无土栽培条件下,滴灌营养液中氮、钾浓度分别为N 378 mg/L和K 391 mg/L时,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优,该方案可在生产实践中为基质栽培番茄营养液精确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伴随多元化时代的来临,用户的知识需求日益多元化、专业化,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智慧图书馆微观知识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的研究,能够为新型知识服务提供理论基础,保障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实现服务升级。文章在简要分析智慧图书馆微观知识生态系统四大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知识富集、优化调整和需求驱动、服务升级三方面探讨其形成动因,重点分析智慧图书馆微观知识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最后从合作、循环和保障三方面探讨其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深松结合施用有机肥对玉米不同器官钾含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常规旋耕(T_1,CK)、深松(T_2)、深松施用有机肥(T_3) 3个处理,测定了玉米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成熟期不同器官的钾含量。结果表明:T_3处理的玉米茎钾含量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均为最高,其中大喇叭口期指标值与T_1处理差异显著,而在收获期低于其他2个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叶片钾含量全生育期始终高于T_1处理、低于T_2处理,其中与T_2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但在灌浆期指标值明显高于T_1处理;苞叶钾含量始终低于T_1处理,与T_2处理相比灌浆期较高、收获期较低,但差异均不显著;轴钾含量在灌浆期最高、收获期最低,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灌浆期和收获期玉米子粒钾含量均最高,且与T_1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灌浆期指标值也明显高于T_2处理。综合分析认为,深松施用有机肥有利于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各器官尤其是玉米子粒的钾含量。  相似文献   
9.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RE)是继鸡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之后的另 1种病毒性肿瘤病。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REV)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该病毒不仅能通过接触横向传播 ,还能通过鸡胚垂直传播 ,疫苗的广泛污染己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近几年来 ,时有鸡群RE感染的报道。本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因感染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或发病死亡 ,更重要的是免疫抑制而引起的继发感染。1 病原学REV属反转录病毒科禽类C型反转录病毒属。目前己分…  相似文献   
10.
奶牛蹄叶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蹄叶炎是发生于蹄壁真皮的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弥散性、浆液性炎症。本病是引起牛跛行的主要疾病 ,常侵害前肢的内侧指和后肢的外侧趾 ,其他指 (趾 )也可发病。2 0 0 2年 1 2月 ,泰安市郊区某奶牛户饲养的 4头奶牛 ,突然发生不同程度的跛行 ,表现为站立不稳和卧地不起。经检查 ,诊断为奶牛蹄叶炎。1 发病过程该户饲养的 4头奶牛一直按饲养标准饲喂 ,日产奶量为 1 30 kg。每头奶牛的日粮是 :饲草 2 0 kg,精料 7kg(豆饼 30 %、玉米面 50 %、麸皮 2 0 % ) ,另外加食盐 0 .2 kg、磷酸钙 0 .2 8kg,自由饮水。 1 2月2 0日因买不到豆饼 ,便用玉米面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