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豚草提取物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问题,以豚草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温浸-超声波联合提取法提取抑菌活性物质,并开展其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的室内外抑菌试验。室内抑菌试验表明,粗提物浓度为16 mg/mL时,抑菌率达到73.62%;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最小抑菌浓度为 40 mg/mL,抑菌率达到95.14%。通过以上抑菌试验确定豚草粗提物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运用植物替代控制豚草的蔓延和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产北美洲索诺兰(Sonoran)地区的豚草(Ambrosia artemissifolia和 A. trifida)传入我国后扩散蔓延,在我国分布范围至少有15个省份。在我省九江、新余、抚州、景德镇等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铁路和公路的两旁,约有40%~60%的地区几乎被豚草覆盖,而在南昌,无论是郊外还是城内,同时豚草也正在大片大片地蚕食土地[1]。 1 豚草的传播途径 豚草是农田、荒坡、山地、草场上一种有毒的、侵占性很强的恶性杂草,并不是只通过一种途径传入,可能有两种或多种途径交叉传入,在时间上也并非只有一次传入,可能是两次或多次传入。豚草的种子还可通过风力随风飘…  相似文献   
3.
用生态经济型植物控制豚草的"绿色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豚草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人体健康和生物环境的恶性杂草,是一种典型的“绿色污染”。根据群落演替规律,采用具有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树种创造不利豚草生长的环境,人为创建多物种和谐共存的植物群落,能降低豚草的种群优势,使单一种群优势转变为良性演替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豚草又名艾叶破布草和豕草,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英文俗名:Common ragweed,Bitterweed,Blackweed,Hay—fever Weed,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豚草属。  相似文献   
5.
通过温室控制试验,探讨生境变化对豚草生长的影响,以及与豚草入侵能力的关系;使用智能光照培养箱模拟不同海拔梯度的温度条件,探讨低温对豚草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人工去叶的方式模拟天敌昆虫采食对豚草的生物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豚草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增强了其适应不同土壤环境的能力。丛枝菌根真菌通过增加豚草的比叶面积,提高了豚草的资源获取能力,此作用在土壤有效氮含量低时更加明显,丛枝菌根真菌对豚草适应低氮生境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海拔升高导致环境温度降低,豚草幼苗的株高显著减少(P0.01),生物量在22.5~15.1℃差异显著(P0.01),15.1~9.4℃差异不显著,低温导致豚草幼苗生长缓慢,可能是限制豚草向北京周边高海拔地区扩散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去叶处理对豚草的分枝数没有显著影响。去叶显著降低了豚草的生物量(P0.05),而在对照和碳素添加(1650 g·m-2)处理中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去叶后,剩余叶片的叶绿素测定值升高,豚草通过补偿生长增加了剩余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以维持必需的光合作用。据此推测,由于豚草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8月份之前如果天敌采食没有达到一定强度,则不会形成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包颖  苏景波 《吉林林业科技》2020,49(3):14-19,37
本文采用微胶囊化技术,以豚草提取物为囊芯材料,壳聚糖和木质素磺酸钠的聚合物为囊皮材料,制作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剂,结果表明:制备的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豚草提取物微胶囊分布有序,大小均匀,形态规则,大部分成圆形,极少部分成椭圆形,整体杂质较少,基本包覆完全。红外光谱检测分析显示,豚草提取物质被成功包覆于囊壁材料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效率和有效载量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7.
1987年从苏联、加拿大引进原产北美的豚草天敌—豚草条纹叶(虫甲),在室内用具有代表性的23科72种主要经济作物、粮食作物、观赏植物及与豚草近缘或形态上相似的植物,进行了食性测定。结果表明,豚草条纹叶(虫甲)食性专一,仅取食豚草,不取食其它任何供试植物,在我国可以安全利用。在饥饿条件下,一龄幼虫的耐饥能力为3.1天,雌、雄成虫的耐饥能力分别为14和10.2天。  相似文献   
8.
豚草条纹叶(虫甲)在北京地区年发生3代,以成虫入土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底至5月上出土活动。1、2、3代成虫分别于6月中下、7月下至8月初和9上中旬羽化出土。在26±1℃恒温条件下,雌雄成虫的寿命为82.5和67.8天。产卵前期16.5天,产卵期49.1天,一生产卵394.5粒。成虫一般仅在产卵后第30天前后出现一次明显的产卵高峰。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0、13.9和12.9天,在保温条件下,卵的孵化率最高,达92%。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在16±1℃、26±1℃恒温及20~27℃室温条件下,差异不明显,最高78%,最低66.7%。  相似文献   
9.
采取目前湖北市场上常见的几种除草剂对豚草进行防除,其结果表明:20%克芜踪的灭杀效果最好,第7 d可达100%;而加少许中性洗衣粉的10%草甘膦对豚草的灭杀效果比不加洗衣粉的效果更为明显,但总体防效均较克芜踪缓慢。  相似文献   
10.
杨敬仁 《国土绿化》2010,(12):42-42
<正>豚草又称艾叶破布草,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厘米~150厘米,被糙毛。上部叶互生,羽裂,下部叶对生,2回羽裂,被短糙毛。雄性头状花序具细短梗,排成总状花序。总苞碟形,直径约2毫米~5毫米,无肋,具波状圆齿。雌性头状花序无梗,在雄性头状花序下面或上部叶腋单生或2~3聚生,各有一个无花被的雌花。瘦果倒卵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