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3.
为创建新型的小麦基因体系,并为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利用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和电离辐射三结合的育种方法,进行了37 a的小麦超亲遗传及新种质创育工作。结果表明,三结合育种后代品系的染色体数量变异和结构变异幅度大,趋向双亲性状类型的分离较少而超亲遗传突出,后代种质分离持续时间长,不少具有较好的综合性状,籽粒产量和品质较常规育种后代显著提高。研究证明,三结合育种方法既克服了单纯的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或辐射育种方法的缺点,又综合了它们的优点,为丰富小麦种质资源和提高小麦育种效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1988年重新配制非抗性亲本阿夫×台湾小麦正反交组合,严格鉴定杂交后代的抗赤霉病性,进行多代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经7a试验,育成24个抗赤霉病性相当于苏麦3号或较之更强的小麦新品系,验证了60年代江苏省苏州地区农科所通过该组合育成抗赤霉病性超亲品种苏麦3号及其姐妹系的育种过程,并对小麦赤霉病超亲抗性的选择效应、抗赤霉病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及正反交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大豆杂种后代生育期及光温反应特性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个生育期不同的大豆品种配制的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春,夏,秋播下生育期及其对播季反应敏感度的实际选择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组合不同播季均有生育期超亲;可获得生育期对播季反应敏感度超过亲本的家系,超钝感亲本家系较多出现于双亲生育期相差不大的组合。在播季间全生育期平均数的低,中值区,作全生育期播季反应敏感度和低两个极端方向的选择,实际选择效果较好;而在相应的高值区,实际效果较差;选择效果组合间呈现差  相似文献   
6.
7.
8.
野牡丹科植物种间杂交及子代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野牡丹科植物种间杂交育种试验和子代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野牡丹属种间杂交较为容易,最高结实率可达71.4%;杂交后代与亲本的主要性状分离严重,其中4个杂交组合的花径、株高出现不同程度的超亲遗传,细叶野牡丹和毛稔杂交后代出现花瓣瓣化现象;4个杂交组合的所有性状均具高的遗传力,表明其性状受较强的遗传基因控制,可在子代中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9.
1983年调查了4个组合 F_2的柱头外露率。IR36/6209-3F_2群体不呈正态分布,6209-3的高柱头外露率为完全显性,表现质量性状遗传,容易通过杂交而转育。其余组合 F_2接近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IR36/6209-3F_2的柱头外露长度和宽度,都接近正态分布,也属数量性状遗传。柱头外露率,外露长度和宽度在 F_2群体中都有超高亲个体出现,都可在选育不育系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以金针菇颜色控制位点纯合白色品种和杂合黄色品种为亲本,选择强生长势单核菌株单-单杂交,利用双重荧光染色法鉴定单核菌株和杂交菌株真实性。从真实性杂交菌株中筛选生理生化特性差异较大及农艺性状优良杂交菌株。结果表明,多数杂交菌株同工酶谱带与亲本不同,少数与亲本相同但迁移率不同。杂交菌株与亲本相似系数在0.80以下时,生育期或产量更易表现超亲遗传。杂交菌株子实体颜色分为白色和浅黄色两类,其中白色杂交菌株产量表现超双亲遗传较多。筛选出商品性状优良且早熟6 d、增产4.7%白色杂交菌株HB1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5.1%白色杂交菌株HB47;商品性状良好且增产14.4%浅黄色杂交菌株HB1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