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管理中生物学参考点的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生物学参考点常被表示为与渔业管理相关联的捕捞死亡率和生物量,是单从生物学角度来衡量渔业资源及其开发状况的指标。通常可分为目标参考点、限制参考点和阈值参考点。目标参考点是为了持续获得某一目标渔获量所需的最小生物量和相应捕捞死亡率,包括目标生物量(Bmsy)、目标产卵亲体量(Smsy、SSB35%、SSB40%)、目标捕捞死亡率(Fmsy、Fmax、F0.1、Fmed、F40%、F40%)等参数。限制参考点用于保证捕捞死亡率不会高到危害鱼类种群的可持续利用和其生物量不会低到危害其生存,主要包括Fmsy、Fmax、F0.1、Fcrash、F20%、Bloss等参数。阈值参考点介于目标参考点和限制参考点之间,包括预防性捕捞死亡率Fpa、预防性生物量Bpa,主要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进行预警,防止生物量小于BL。生物学参考点主要应用动态综合模型、产量模型和亲体量补充量关系模型来估算,估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补充、生长、死亡等生命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对生物学参考点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以金枪鱼渔业为例阐述它在渔业管理上的应用。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衰退,亟需利用生物学参考点的原理和方法对重要渔业资源种类进行...  相似文献   
2.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东海与浙江省伏季休渔制度历次完善情况进行梳理和比较,探讨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结果表明,东海伏季休渔制度调整的特点是延长休渔时间、增加休渔作业类型及细化休渔海域,浙江省的特点是规定了"定置作业"和"帆式张网作业"伏季休渔时间、保护区休禁渔、针对特定生物资源的休禁渔及捕捞辅助船纳入休禁渔范围;与东海伏季休渔制度内容相比,浙江省在保护区休渔、保护特定生物资源休渔和捕捞辅助船实施休禁渔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并为从建设海洋生物保护区、延长休禁渔时间、管理捕捞辅助船等方面完善伏季休渔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常规性伏季休渔期基础上,提出设立终年渔业禁捕区、特殊鱼类资源休禁渔期、临时性休禁渔期等多元化海洋休禁渔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孟加拉近海渔业资源丰富,已记载鳍鱼475种,包括鲨鱼(sharks)、鳐(skates and rays)等软骨鱼类(Mazid,2005),其中经济鱼类仅90种,包括云鲥(hilsa)、乌鲂(pomfret)、海鲶(marine catfish)、金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海渔业资源大幅衰退、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容量下降呈荒漠化的现状,以中国海洋渔业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出研究和投放高效耐久型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的必要和可行性,旨在恢复和平衡海洋生态食物链系统,改善局部的鱼类生存环境,充分利用海域有限空间,高效地保护生态资源。研究重点为降低人工鱼礁使用成本,可提高投资所能获得长期的经济收益。,对比了国内外同类研究进展和实施现代人工鱼礁这类渔业工程的现状。高效耐久型人工鱼礁对调整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带动促进海洋渔业和相关产业经济的增长发展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引言大西洋东中部自直布罗陀一直延伸至北纬10°,是世界上最丰产的渔场之一。本地和外国的船队已经在此区经营捕捞渔业很久。大约在1958—1970年的12年内,本区的总产量波动于40—200万吨之间。产量的迅速增加是由于来自欧亚的外国船队的活动,目前的渔业仍然吸引着各国的船队。本区的鱼类种群有如沙丁鱼中上层鱼类和各种热带性的底层鱼类,渔船包括当地的独木舟和最现代化的带有冷冻舱的拖网渔轮及工厂化的船只。有些种群已有渔捞过度现象,另一些种类则已靠近最大持续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 面对当前渔业资源现状,必须对渔业方针和政策作一番认真地调整,才能有效地恢复水产资源。本文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沿海定置渔具与水产资源的关系,探讨全面推进虾板网后对水产资源可能造成的影响,对近海渔业调整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卢贻钦 《海洋渔业》1987,9(3):122-124
<正> 近几年来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群众渔业生产不佳,处境困难。为了解决渔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出路,组织渔船打到外海去,开辟新渔场已成为群众渔业生产当务之急。在省、市、县各级水产部门的领导支持、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东海渔场的利用范围,目前主要在水深小于120米的近浅海域。且因捕捞船只的逐年增加,使某些经济鱼类资源趋向恶化。因此,国家水产总局一方面对近海渔业资源提出了合理利用的正确方针。另一方面于1979年又从国外引进渔业资源调查船。东方号”,以供勘探深海或远洋新渔场和新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项资源开采使用工作日益推进,其中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来源。我国幅员辽阔,管辖海域面积较大,近海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故此,我国渔民以捕捞渔业资源作为主要经济收益。我国近海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品种多样,在我国渔民长期捕捞的情况下,导致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出现渔业资源不足的问题。本文就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的原因以及对策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河北渔业》2009,(10):52-54
21世纪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世纪,但无序、无度的海洋开发利用对近海渔业资源压力加大,渔民失业、返贫现象严重,渔民的转产转业问题是目前海洋管理的历史性难题。本文对渔民转产转业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归纳,试图从多角度探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目前研究比较关注的方面,并尝试就此提出关于渔民转产转业理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