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大,各地用肥需遵守相应的施肥原则。东北寒地单季稻区当地应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当地施肥应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优化钾肥用量。还要减少基蘖肥施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节期穗肥施氮比例达到30%左右。同时注意早施返青肥促分蘖早发,插秧后3天内施用返青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偏酸性地块应施用钙镁磷肥,偏碱性地块基肥选用p H较低的复合肥或复混肥,追肥少用或不用尿素。  相似文献   
2.
甄宝忠 《新农业》2007,(7):43-43
“大唐”牌高效有机肥(碱地酸)是盘锦市大唐高效有机肥料厂生产的专用肥。主要包括多功能水稻育苗肥、水稻返青肥、蔬菜定植装碗肥等,目前主要在辽宁、内蒙古、河北、黑龙江等省(区)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腐酸返青肥在饶河农场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与常规施肥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腐酸返青肥等量处理亩增产36.9kg,增产4.5%,亩增加效益58.3元。减量处理亩增产26.3kg,增产3.2%。黄腐酸返青肥等量施用比减量施用亩增加效益分别为10.3元。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黑道白道生物返青肥在寒地水稻上应用效果,该试验研究了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性状和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该肥在合理的用量下能够使幼苗分蘖增加、叶片深绿、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1 返青肥 麦苗开始返青时追肥,能巩固小麦冬前分蘖,增进春季分蘖,相应增加每亩穗数,并能增大中部叶片,促进小花分化.  相似文献   
6.
小麦根据加工专用要求,可分为饼干型小麦、蒸煮型小麦和面包型小麦 3种类型.发展专用小麦,除要因地制宜选好优质专用型品种外,还要在栽培管理方面多下功夫.肥料的配比与合理运筹,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方面.生产上,只有根据不同类型小麦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吸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才能达到预期的栽培效果.实践证明,对淮北地区中强筋小麦田实施"两促一控一补"施肥技术,是获得优质、高产小麦的最佳施肥方法."两促"即施足基种肥促幼苗早发,重施拔节肥促壮秆大穗;"一控"即不施返青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一补"即后期根外喷补肥料,防早衰促灌浆.  相似文献   
7.
大小麦高产施肥必须坚持稳氮增磷补钾配微,氮磷比要达到1:0.4-0.5,晚麦达到1:0.6以上。从进一步优化群体质量出发,要求施足基肥,早施壮蘖肥,高产田不施返青肥,分次重施拔节穗肥,后期勤喷叶面肥。  相似文献   
8.
<正>1看苗追肥冬前长势较差、早播、徒长脱肥的麦田,应早施、重施返青肥,一般在地表开始化冻时亩追碳铵20公斤左右,缺磷麦田同时追施过磷酸钙15公斤左右。麦苗叶色嫩绿,叶片披垂,无脱肥现象,群体较大的麦田,一般不施氮肥或少施氮肥,可追施磷、钾肥料10~12公斤;土壤肥力差,播种偏迟,苗相长势较差,单株分蘖少,群体数量小的麦田,应每亩追施尿素6~8公斤,并配合追施过磷酸钙和氯化钾5~6公斤。苗数较多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推迟到起身期追肥。  相似文献   
9.
<正>"龙祺"酵素有机肥料套餐是黑龙江省达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研制的酵素有机肥系列产品科学组合的套餐肥料,它是根据种植有机农产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栽培机理和酵素有机肥料的功能特点有机相结合的生态套餐施肥体系。从2005-2011年连续达到OFDC  相似文献   
10.
正科得拉(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是江门市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与美国杜邦公司合作生产。科得拉水稻配套撒施技术方案防治病虫害在湖南省大面积推广,得到农户认可,不需再用喷雾器施药,高效省工、促长增产,特别适于大面积水稻种植。衡南县六三合作社基地试验科得拉配套方案6.7公顷,2013年4月12日在早稻机插秧秧盘施药后,大田保持70天不施药,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防效显著。郴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