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榆县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地区,探索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施保护性耕作的意义,介绍了通榆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现状,分析了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通榆县的生态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水利重点工程——通榆河的开挖,不仅为响水经济的发展引来了源头活水。还提供了400ha可供利用的水土资源,管理好、开发好通榆河堤水土资源成为全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通榆河堤综合开发中,响水县水利局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通榆县土地沙漠化防治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支撑,选择吉林省西部典型半干旱区通榆县为研究区,以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研究区1990-2017年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信息,采用沙漠化指数及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通榆县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7年,通榆县沙漠化土地类型以农田沙漠化和灌丛沙漠化为主,其面积从1990年的25.78 万hm2减少至2017年的25.10 万hm2,总体呈先增后减趋势,2000年时沙漠化面积达最大,为30.85 万hm2;土地沙漠化程度,轻度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中度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但重度和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7年沙漠化指数分别为0.62,0.70,0.66和0.53,2000年以后总体沙漠化程度有所减缓;土壤类型、高程、坡度、气温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耕地面积、载蓄量及政策是影响通榆县土地沙漠化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榆县打瓜间作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通榆县打瓜间作向日葵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包括品种选择及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吉林省向日葵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通榆县土地荒漠化监测数据显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21 197.5 hm2,其中风蚀土地减少了2 061.6 hm2,盐渍化土地减少了19 135.9 hm2。在耕地中,轻度风蚀面积增加了19 796.1 hm2;重度风蚀和重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分别增加了64 681.8 hm2和1 083.1 hm2。应采用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通榆河连云港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榆河是连云港市区应急水源及沿海开发重要水源地。该文通过收集整理农药、化肥使用量、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测土配方施肥以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情况,畜禽养殖数量、粪便排放以及利用情况等数据资料,探索分析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连云港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院内绿化栽培的京桃为材料,对其果实发育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2018年通榆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下,京桃果实具有早期发育快于后期的特点。发育的1~3周时,每周体量以0. 70~1. 67倍的速度增加;4~8周时,每周体量仅以0. 1~0. 2 cm的速度增加。三种果形从满一周的纵径0. 4 cm、宽横径0. 3 cm分别增加到2. 3 cm与2. 2 cm、2. 4 cm与2. 5 cm、2. 6 cm与2. 2 cm,分别增加了4. 8倍与6. 3倍、5. 0倍与7. 3倍、5. 5倍与6. 3倍。发育过程中果实的果皮呈绿色,7月下旬开始逐渐变黄,8月上旬为"杏黄色",完全成熟并陆续脱落。  相似文献   
9.
全国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区域试验——吉林通榆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各杂交种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其适应区域,选育出适于当地生产应用的杂交种,为通榆县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第一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通榆河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实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对扬州市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