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13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膜中酞酸酯类化合物对土壤-玉米体系的污染.[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各生育时期不同地膜残留量处理中,土壤和植株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含量的差异性.[结果]玉米不同发育阶段,高倍地膜残留量处理土壤和植株中DBP和DEHP含量高于低倍残留量处理.各处理土壤中DBP最低含量为0.063 mg/kg,最高含量为0.298 mg/kg;DEHP最低含量为0.251 mg/kg,最高含量为4.770 mg/kg.各处理植株体内DBP最低含量为0.123 mg/kg,最高含量为0.546 mg/kg;植株体内均未检测出DEHP.[结论]该研究为农业生产过程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污染的环境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村土壤酞酸酯类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国家环保部指令性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采集桂林市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村土壤样品13个,对土壤中5种酞酸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DMP、DEP、DOP都未检出;DBP、DEHP在13个监测点全部都有检出。各类监测点DEHP平均值均比DBP平均值高;总酞酸酯浓度范围为0.763-2.714mg·kg^-1,最大值为...  相似文献   
3.
对地膜中2种酞酸酯类化合物DBP和DEHP在土壤和大豆植株体内的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地膜用量在播种后30~90 d土壤中DBP和DEHP含量分别在0.174~0.274 mg.kg-1和2.886~2.952 mg.kg-1;大豆植株体内DBP含量在0.319~1.646 mg.kg-1,90 d后随株体生长DBP含量降低,DEHP在大豆植株体内未检测到。使用地膜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地膜用量对大豆生长、产量、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准确测定饮用水源水中酞酸酯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饮用水源中16种酞酸酯的含量.结果表明:16种酞酸酯在短时间内能有效分离,方法检出限为0.11~8.5 tμg/L,加标回收率为91%~119%,各组分相对标准偏差(RSD,n=8)为1.34%~7.52%,均符合方法学的要求.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等优点,适用于测定饮用水源水中酞酸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苏南地区13个农田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和酞酸酯(PAEs)污染物,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农田表层土壤,尤其是来自钢铁企业周边的表层土壤中PAHs和PAEs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苏南地区农田土壤中总PAHs和总PAEs的浓度分别在147~40300μg·kg-1和0.575~762μg·kg-1之间,其中钢铁厂周边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130μg·kg-1和47.4μg·kg-1。土壤样品中苯并(a)芘的浓度与总PAHs的浓度显著相关,高分子量PAHs在钢铁厂周边表土中含量较高,钢铁冶炼焦化和烧结等工序是其污染来源。酞酸正丁酯(DBP)和酞酸乙基己基酯是苏南地区农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两种PAEs类物质,钢铁厂周边有较高的DBP检出可能与炼钢、冷轧和炼铁等工序有关。本研究将为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农产品安全生产及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微波萃取仪、乙腈溶剂提取沉积物中的5种酞酸酯类化合物,萃取溶液经氟罗里硅土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该方法检出限为0.030 mg/kg,空白样品酞酸酯类加标回收率为72.5%~108.0%,标准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酞酸酯类化合物监测方法和加标回收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3,(3):748-751
酞酸酯是我国优先控制的环境污染物之一。组织全国22个省的四十余家实验室在现有仪器条件下分别完成土壤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中6种酞酸酯的测定,并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系统性研究,从结果控制的角度对土壤中PAEs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评估了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对质量控制结果的影响程度,提出了6种PAEs加标回收率测定的控制指标,旨在为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农田土壤酞酸酯(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污染的生态风险,采用室内模拟法,在土壤受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is(2-ehylhexyl)phthalate ester,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 ester,DBP)2种酞酸酯类化合物单一和复合不同污染水平下,测定土壤脱氢酶与蛋白酶活性在培养期内对这2种化合物单一污染与复合污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中浓度小于10 mg/kg的DBP和浓度小于20 mg/kg的DEHP对土壤脱氢酶与蛋白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浓度为20 mg/kg时DBP对土壤脱氢酶表现出抑制-激活-恢复效应;在DBP浓度为20 mg/kg时土壤蛋白酶短期内有明显的激活效应;当土壤中DBP或DEHP污染浓度大于或等于50mg/kg时,土壤蛋白酶与土壤脱氢酶均被显著抑制;DBP与DEHP复合污染对土壤脱氢酶表现出协同抑制效应,而对蛋白酶没有类似的效应特征,主成分分析(PAC)也佐证了以上结果。因此,土壤脱氢酶与蛋白酶可以作为土壤酞酸酯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的生物学指标,但对酞酸酯不同污染水平,这两种土壤酶活性的响应特征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中酞酸酯污染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1):1-4
  相似文献   
10.
李光  黄涛  王媚 《上海蔬菜》2013,(4):56-57
1营养液配方目前常见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很多,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作物的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配方。注意配方中各种元素的比例,尤其注意铵态氮与硝态氮的比例,一般硝态氮含量在84%左右为好。2营养液用水一般无土栽培营养液用水主要有雨水、井水、自来水和河水等。(1)雨水:从使用聚氯乙烯薄膜的棚室中接收的雨水会受可塑剂酞酸酯影响,从玻璃温室接收的雨水易引起硼过剩症。(2)井水:多含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