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蜘蛛食性杂,耐饥饿、生命力强,饲养方法简单,只要保证其食物、水分和隐蔽物3个基本条件,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吐丝和繁殖。1只蜘蛛一年能繁殖200~300只,有的上千只,价值数百元。蜘蛛以苍蝇等昆虫为食,饲料易得,可自捕自繁自养,无需投资。也可从外地引进养殖,效益可观。为了便于广大农牧民和专业户捕捉饲养,现将蜘蛛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池塘条件:利用现有的对虾养殖池,建在沿海潮上带,机械纳水。海水盐度25~28,池塘进排水分设两端,每口池塘分别设置闸门,池深2.0m,坡比1:2.5,底质为砂质,池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倾斜,池中配备增氧机。为避免虾、蟹相互残食,池塘底部设置适量隐蔽物(如瓦片、石块、空心砖等),以减少相互遭遇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池塘养鱼新的经济增长点 ,向农民提供致富的好门路 ,笔者于 1 997年在湖南省沅江市黄茅洲镇三联湖渔场和白沙乡白沙渔场进行了鱼池中套置小型网箱饲养黄鳝的试验 ,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1 .池塘条件  两个乡 (镇 )渔场均为 80年代中期建的商品鱼基地 ,交通方便 ,水系设施基本配套。池塘水深一般在 1 .8~ 2 .0 m,保水性良好。共有 2 2口成鱼池 ,总面积 1 46740 m2 ,平均每口池塘的面积为 6670 m2 。2 .网箱的结构与设置区域  网箱由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 ,规格为 2 m× 5m× 1 .5m,网目 1cm,网箱盖的网目为 4cm。…  相似文献   
4.
红螯螯虾又称淡水龙虾,俗称澳大利亚龙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它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且肉质细嫩,但耐低温性差,养殖产量不高。1人工繁殖1.1选择亲虾选择附肢完整,躯体光亮,活动力强,重75g左右的成虾作亲虾,雌雄亲虾的性别比例掌握在  相似文献   
5.
人工隐蔽物及投喂频率对许氏平鲉幼鱼生长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室内水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幼鱼(15.24 g±2.9 g)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3种人工遮蔽物的行为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7周的养殖实验研究了不同放养密度下(800 ind/m3,1 200 ind/m3,1 600 ind/m3),隐蔽物、投喂频率(1次/d、2次/d、3次/d、4次/d)对许氏平鲉幼鱼(0.50 g±0.02 g)生长、摄食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验采用的3种隐蔽物对许氏平鲉幼鱼均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其中扇贝笼改造的隐蔽物S1诱集效果最好。2)遮光条件可以提高隐蔽物区域幼鱼的分布率,但与自然光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3)在实验设定的密度范围内,许氏平鲉幼鱼的终末体重、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无隐蔽物条件下,低密度组的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中高密度组差异显著(P0.05),终末体重则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隐蔽物的设置显著提高了中、低密度组许氏平鲉幼鱼的终末体重(P0.05),高密度组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换率也有显著提高(P0.05)。4)放养密度和隐蔽物对于许氏平鲉幼鱼的生长离散影响显著(P0.05),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幼鱼的体重变异系数呈逐渐增大趋势;相同放养密度下,放置隐蔽物的各组幼鱼生长离散均小于未放置组,其中低密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中密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5)3种放养密度下饱食投喂频率为1次/d处理组幼鱼的体重变异系数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0.05),饱食投喂频率大于2次/d时,各处理组幼鱼生长离散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体重0.5~5.8 g的许氏平鲉幼鱼,当放养密度为1 200 ind/m3条件时,通过投放人工隐蔽物,选取2次/d的饱食投喂频率,可显著降低生长离散水平,并使幼鱼获得较好的生长。本研究旨在为许氏平鲉健康苗种培育及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王小钢 《野生动物》2005,26(2):30-32
生境(habitat),又称栖息地(动物学)或生长地(植物学),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其中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包括某个体或群体生物生存所需的物理的和生物的环境。一个特定濒危物种的生境,是指该物种所占有的资源(如食物、隐蔽物、水土资源和空间资源等),物理化学因子(温度、适度、盐度、雨量等),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濒危物种和其他物种间的捕食和竞  相似文献   
7.
泥鳅饲养池内隐蔽物的设置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隐蔽物条件对泥鲰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以用水草作隐蔽物所获得的养殖效果最佳:最高成活率为泥土的1.07倍,多层木板架的1.14倍,无隐蔽物的1.46倍;最高增重倍数为泥土的1.10倍,多层木板架的1.37倍,无隐蔽物的1.42倍;最高产量为泥土的1.33倍,多层木板架的1.45倍,无隐蔽物的4倍;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不同的放养密度之间泥鳅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无明显差异;单位水体中泥鳅产量与放养密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1杨小舟蛾1.1发生规律。幼虫取食杨树、柳树的叶子,危害严重时能够导致整片树林叶片全部被吃光。杨小舟蛾成虫白天躲藏在叶背面或隐蔽物下,夜晚交尾、产卵。卵多产于叶部,呈块状。初孵出  相似文献   
9.
<正>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是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特种经济动物。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东北林蛙的人工养殖,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养殖品种[1]。东北林蛙雄雌交配产卵后进入较短的蛰眠状态,称为生殖休眠[2],生殖休眠是雌、雄东北林蛙普遍存在的现象。人工养殖的东北林蛙生殖休眠死亡率在70%以上[3]。试验研究养殖圈舍和拟自然生境条件对东北林蛙生殖休眠的影响,探索东北林蛙适宜的休眠生境,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园有熊狸6只,2雄3雌1崽,置于繁殖场1栋2号笼。从2012年至2020年,配置的饲养员大部分都是非专业的聘用工,流动性很大,饲养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导致8年间共繁殖11只幼崽,成活4只,死亡7只,成活率仅36.36%,有71.42%的死亡幼崽死于被食。笔者于2018年初任职至今观察到2次熊狸繁殖活动,一次幼崽被母兽吃掉,一次幼崽成活。由此可见,观察往年的数据,研究熊狸的食崽行为对于提高繁殖成活率非常重要。研究发现,熊狸产后采取隔离、增加饲料、增加隐蔽物等措施能有效提高幼崽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