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32篇
  254篇
综合类   26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目的】针对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的非点源污染状况,模拟分析不同管理措施下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为渭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的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利用2008-2016年逐月径流、水质及CMADS气象数据集等资料,对SWAT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分析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特征;针对2016年研究区内非点源污染状况,设定4种管理措施,模拟验证不同管理措施在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削减效果。【结果】构建了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的非点源污染SWAT模型,该模型对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2016年研究区域非点源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的入河量分别为7 654.0和626.5 t,主要集中在蓝田县、长安区、临潼区、鄠邑区、旬邑县以及彬县部分子流域;通过实施化肥减量、集中设置沼气池和加强水土保持等3项措施,可分别削减7.57%~29.11%、0.54%~32.85%和0.4%~23.12%的非点源TN负荷以及2.59%~15.99%、0.45%~28.65%和0%~39.79%的非点源TP负荷;将上述3种管理措施整合在一起的综合管理措施的削减效果较单一措施明显提高,其可削减9.98%~50.68%的非点源TN负荷和5.25%~52.84%的非点源TP负荷。【结论】渭河流域咸阳-西安段非点源污染的重点控制时段在汛期(6-10月),重点控制区域是蓝田县、长安区、临潼区、鄠邑区、旬邑县以及彬县部分子流域;加强水土保持和化肥减量是有效控制该研究区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美国有关可溶性磷的流失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中磷的流失是一个地区发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靠传统水保措施不能有效地控制磷的污染。美国学者M T Walter依据现实可靠的信息 ,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对有机肥施用措施进行了评价 ,并预测可溶性磷在常年地表径流中的流失情况。研究表明 :在短期内 ,由于土壤中磷的蓄积和畜牧生产 ,可溶性磷流失到径流中的概率是 5 0 % ;而遵循水质敏感区理论的施肥措施能使可溶性磷的流失下降到 2 5 %。施肥时间和不同的施肥措施对可溶性磷的流失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调查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非点源氮污染85.14%来自农田水稻氮肥的流失,6.37%来自土壤侵蚀。因此,控制非点源氮污染应重在预防,目标放在减少产生量这一环节。为此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特征,提出了以提高该地区氮肥利用率为重点的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对策及建设。  相似文献   
4.
彭州市丹景山镇典型农作物输出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危害性大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方式。根据现场实测,分析了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不同作物田的总氮、总磷输出系数,探讨了不同作物及不同典型水文年输出系数形成差异的原因,完善了输出系数模型,为控制丹景山镇农业氮素、磷素的输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计算非点源污染永久荷载的直接方法。通过应用丰水期容易获得的水文参数和少量的水环境同期控制参数,以及应用水文计算程序,如采用最短直线分流法和把频率年引入到荷载计算中,可以方便地得到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永久的平均荷载,且满足精度要求。最后以涪江流域为例,说明应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大国,世界上1/2的存栏猪在中国饲养,随着养猪产业化的兴起,规模化养猪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以有机氮为例,化肥污染占40%,而禽畜粪便污染占35%,禽畜粪便成为环境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2014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达到了73 510万头(国家统计局数据),以每年1头猪约生产700千克鲜粪尿,可产生鲜粪尿约为5.1亿吨,猪粪便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能够将全年生  相似文献   
7.
从目前农村土地与水源的污染情况入手,指出了化肥和农药是造成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及造成的危害,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探讨了具体的污染治理措施,以保证农村非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达到保护农村环境、降低农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事件平均浓度(EMC)和M(V)曲线初期冲刷效应判识方法,对2011年4月北京市中心城区和远郊区县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城郊环境差异影响,径流污染物种类、浓度和初期冲刷效应存在明显分异,城区COD、TP、TN污染物浓度低于郊区,氨氮浓度高于郊区;城区径流存在初期冲刷效应,郊区无明显初期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模型,通过收集整理香溪河流域2011年DEM、土壤、土地利用数据和1970—2011年的气象数据,在模型得到满意的率定和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植草河道措施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削减效果。模拟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研究区TN和TP污染负荷集中分布在南阳水系,以及古夫、高岚水系的下游区域。全流域TN和TP污染总负荷分别高达1388t和239t。实施植草河道措施之后,TN和TP污染负荷分别降到1120t和157t,共削减了16.7%的TN负荷和34%的TP负荷。因此,从控制效果来看,植草河道能够很好地控制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尤其是对TP污染控制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降雨径流是流域地表过程的主要驱动力,是众多地表模型的基础。该文在充分考虑流域气象及下垫面等要素空间异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面向地表过程模拟的、基于DEM的分布式次降雨径流模型。模型将流域离散为栅格计算单元,并按水流特性将栅格划分为坡面单元和河网单元;模型考虑了降雨、植被截流和入渗等产流过程,利用运动波分级汇流的方式进行汇流演算。模型在江西躁口水流域进行了检验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模拟的流量过程精度较高;模拟的径流深度及径流搬运力的空间分布符合水文规律。模型结构简洁、参数较少,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为土壤侵蚀及非点源污染等以流路为基础的复杂地表过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