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5篇
  9篇
综合类   50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群探测器(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浩年 《海洋渔业》1992,14(1):40-40,38
<正> 至于鱼群的方位和深度,则是借助换能器辐射声束的方位角来测定。典型的单波束机械扫描渔用声纳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它由发射机、接收机、指示器、电源和换能器动作控制等五大部分组成。这类渔用声纳的缺点是:搜索水域速度慢;漏测区域大;目标的跟踪和判断困难,如果目标较小,则往往不能再次记录,而且渔船在航行、鱼群在游动,所以对目标跟踪的操作技术要求极高,对映象的判读也需积累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陈莉 《水产科技情报》2005,32(6):286-286
一种新型的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声波定位仪的鱼群定位系统日前已投入使用,以协助进行鱼类洄游模式的研究,该系统由冰岛希姆拉公司和星欧迪公司共同研发,并获得挪威及冰岛研究委员会的支持。GPS鱼群定位系统可单对全球鱼类资源的持续管理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4.
5.
针对目前设施栽培中营养液动态调配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 regression,SVR)的营养液调控模型.首先,通过设计嵌套试验采集了13个温度、50组不同Knop营养液(A:99%Ca(N03)2·4H20、B:98%KN03、C:99%KH2P04、D...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工鱼群算法在处理多峰函数问题时存在一部分人工鱼处于漫无目的的随机移动、易陷入"早熟收敛"情况造成的收敛速度减慢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策略机制的人工鱼群算法。它借鉴群体位置方差的早熟判断机制,把云发生器产生的杂交和变异算子引入到该算法中,为减少算法计算量,而采用耗散的人工鱼群算法结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比只有一个适应值的人工鱼群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且具有很强的避免局部极小能力,其性能远远优于单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7.
3种鱼群个体间距的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实验室水族箱中的鱼群空间分布状态进行录像,采用质心法、线段法和三点折线法计算个体间距离。结果表明,由3种方法计算获得的个体间距值均随着群体的个体尾数的增加而趋近于0.5~2倍体长(BL)的范围内。线段法与三点折线法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而质心法的计算结果的精度低于其它两种方法。在间距大于0.2 BL时,三点折线法计算得到的个体间距的频率分布普遍高于线段法,计算结果更准确。同时线段法和三点质心法所获得的个体间距在0.6~0.8 BL范围内的频率达到最大,该范围为鱼类偏好的距离范围。  相似文献   
8.
浙江近海的舵鲣渔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林 《海洋渔业》1982,(4):153-157
<正> 引言浙江近海的舵鲣有扁舵鲣Auxis tha-zard 和圆舵鲣Auxis tapeinosoma 两种,常见于春、秋两季,以扁舵鲣为多。它是长距离洄游鱼类,其洄游分布目前尚不清楚。浙江近海的舵鲣是属靠近沿岸洄游的部分鱼群,以秋季见群最多,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捕捞舵鲣的作业除福建对网(围(舟曾))外,围网渔轮亦有兼捕,是一种有前途的尚未充分利用的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9.
秦忆芹 《水产学报》1981,5(3):245-251
1.东海外海的绿鳍马面魨是一种主食浮游甲壳类,兼食软体动物和珊瑚的杂食性鱼类。2.1-6月绿鳍马面魨摄食强度有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2-3月和5月。4月摄食强度最低,这可能和产卵习性有关。产卵前和产卵后均大量摄食,而在产卵盛期则少食或不食。3.绿鳍马面纯的摄食强度以南部鱼群为最高,中部鱼群次之,北部鱼群最低。饵料种类组成也不一样,北部鱼群主要是摄食浮游甲壳类,而南部和中部鱼群除摄食浮游甲壳类外还摄食不少珊瑚、角贝和扁卷螺。4.绿鳍马面魨-昼夜内,主要在下午到上半夜摄食,而在下半夜到上午则较少摄食和暂停摄食,明显地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产生此现象,不仅仅是由于追食饵料生物所引起,主要与其本身生活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鱼礁与聚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