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山区闲置土地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剖析壮族聚居地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龙山村的土地闲置形成原因,针对导致该村土地闲置主要原因的生产收入低和外出务工村民多,提出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产业发展、绿色生态建设等为对策解决土地闲置问题,供少数民族山区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集约化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弄伴 《新农村》2005,(3):5-5
绍兴市东湖镇东龙山村地处绍兴市区东面,西接东湖风景区。全村现有农户553户,农田面积63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山林185亩,2003年村级经济收入1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约1万余元。该村自1998年被确定为越城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经几年的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关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以龙山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当地居民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利用 SPSS 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居民与旅游业的密切程度是影响居民个体旅游感知态度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改变了乡村无规划、无序发展状态,村容大为改观,另一方面在忽略农民自身意愿的情况下,强行短期内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使乡村独有的比较优势消失。以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龙山村为例,尝试构建美好乡村的理想状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乡村发展策略,并在乡村居民点体系优化、产业升级、公共和市政设施建设、政策支撑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