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92篇
  44篇
综合类   551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ohnson  Chris J.  Boyce  Mark S.  Mulders  Robert  Gunn  Anne  Gau  Rob J.  Cluff  H. Dean  Case  Ray L. 《Landscape Ecology》2004,19(8):869-882
Multiscale analyses are widely employed for wildlife-habitat studies. In most cases, however, each scale is considered discrete and little emphasis is placed on incorporating or measuring the responses of wildlife to resources across multiple scales. We modeled the responses of three Arctic wildlife species to vegetative resources distributed at two spatial scales: patches and collections of patches aggregated across a regional area. We defined a patch as a single or homogeneous collection of pixels representing 1 of 10 unique vegetation types. We employed a spatial pattern technique, three-term local quadrat variance, to qua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patches at a larger regional scale. We used the distance at which the variance for each of 10 vegetation types peaked to define a moving window for calculating the density of patches. When measures of vegetation patch and density were applied to resource selection functions, the most parsimonious models for wolves and grizzly bears included covariates recorded at both scales. Seasonal resource selection by caribou was best described using a model consisting of only regional scale covariat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 some species and environments simple patch-scale models may not capture the full range of spatial variation in resources to which wildlife may respond. For mobile animals that range across heterogeneous areas we recommend selection models that integrate resources occurring at a number of spatial scales. Patch density is a simple technique for representing such higher-order spatial patterns.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对不同方法加工处理青粗饲料的利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农作物秸秆、青贮饲料和苜蓿的国内外加工处理方法及反刍动物对其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BP神经网络和地统计方法,对1980~2009年间河北省耕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质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80年的低值区域到了2009年SOM上升变化明显,成为热点;北部坝上、西部太行山区及东部沿海地区到2009年SOM含量下降,成为冷点。分析表明,这种变化格局的形成与施用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等社会经济过程有关。本研究为预测有机质变化趋势、改善土壤质量、优化种植结构和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为满足履带拖拉机多样性的市场需求对已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使其成为适合年产5 000件以上制造能力的51.5~117.6 kW区间多品种履带拖拉机变速箱壳体柔性生产线。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引入遥感技术、层次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遥感数据的实时性和遥感解译技术,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层次分析法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中的独特优势,对传统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规划布局方法进行新的尝试。湖北省杨树良种基地规划布局分成5个步骤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指标权重确定、评价体系构建、评价因素叠加分析和评价结果分析。结果显示石首市、潜江市、嘉鱼县、赤壁市和咸安区适宜建立国家级杨树良种基地。  相似文献   
6.
结合庆阳市立地条件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庆阳市行道树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庆阳市行道树的选择中以生态效益较好的法国梧桐、臭椿、银杏、国槐、桑树等为主,以常绿针叶树种侧柏、刺柏等为辅。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需求,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解决方法。该方法在可察、可考和可用的三重要求下,首先明确角色及其相互关系,规范了角色的业务需求和主要的业务流程。遵循设计的角色、需求和流程,系统开发部署后测试稳定、正常。可以有效支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相关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8.
A class of analytic solution for RLW Burgers equation and KdV Burgers equation are given which include results of some papers.These solutions can be expressed as some linear combination of solutions of Burgers equation and RLW equation or KdV equation which correct conclusion in some paper.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减速器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提出了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减速器参数的全局优化的方法;针对斜齿轮减速器优化设计的多参数、多目标、多约束特点,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目标权重。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参数比原设计参数的优化解要好,说明模拟退火算法用于减速器优化设计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对经聚丙烯酰胺脱水后的污泥进行不同方式微生物预处理,研究进料总固体(TS)质量分数为3%、发酵温度为35℃时厌氧消化过程中累积产气量与产甲烷含量、p H值、氨氮和化学需氧量(TCOD)等参数的变化趋势,探索真菌宛氏拟青霉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脱水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预处理脱水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直接添加宛氏拟青霉和添加宛氏拟青霉预处理2 d的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反应能够有效提高产气量和产甲烷量,加快水解速率,促进污泥中有机物的有效降解,使产甲烷过程顺利进行。直接添加宛氏拟青霉处理的产甲烷效果最优,其净累积产气量和产甲烷量较纯污泥分别提高85.79%和42.76%,且1 kg污泥可产甲烷12.69 L,较纯污泥提高42.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