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1.5%除虫菊素水乳剂对温室黄瓜蚜虫防治效果。[方法]施用3种试剂,并在处理前及处理后1、3、7 d分别调查蚜虫数量。[结果]三保奇花-1.5%除虫菊素水乳剂、清源保-1.5%除虫菊素水乳剂和碧琪-1.5%除虫菊素水乳剂,药后7d对黄瓜蚜虫的防效分别为90.26%、81.82%和70.42%。[结论]三保奇花-1.5%除虫菊素水乳剂作为生物农药表现出优异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武昌油菜害虫天敌有50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5种,以蜘蛛类为主,占48%;寄生性天敌15种,以蚜茧蜂和油菜潜蝇姬小蜂为主,寄生率分别为64.29%和60—80%  相似文献   
3.
从分类阶元、寄主植物、寄主部位、分布地域等诸方面对中条山蚜虫种类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采于中条山区不同地段的蚜虫进行了显微鉴定,共计103个采样,现已定名43种,隶属7科27个属。寄主植物多样,以菊科种类居多,占35%;寄主部位多样化,以叶片和嫩枝梢为主要为害部位;分布地域以蟒河、历山两大自然保护区种类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自然天敌控制小麦蚜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麦蚜天敌对小麦蚜虫的控制作用比较明显,其中七星瓢虫和草间小黑蛛为优势种,控制效果分别为28.5%和 23.2 %。采取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高峰期辅以化学防治的综合治理策略,可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把蚜虫控制在穗前,以减轻蚜虫对小麦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在孕穗、抽穗扬花、灌浆3个小麦生育期,分别用蜂蜜模拟麦蚜蜜露危害小麦,最后分小区收获、脱粒、室内考种并测定小麦产量和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蜜露危害程度的加重,小麦千粒重、面粉淀粉含量、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在小麦3个生育阶段均呈下降趋势。3个生育期分别被害后,小麦籽粒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受影响程度最明显,湿面筋含量次之,淀粉含量变化不大。蜜露危害对小麦产量与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在小麦3个生育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蚜茧蜂对麦蚜控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进行了蚜茧蜂对麦蚜寄生能力的研究,得出了蚜茧蜂的寄生量模型:Y=91.40+43.62X1+20.27X2+7.25X1X2-16.83X1^2+3.43X2^2。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表明对总寄生量的影响因素中麦蚜密度的大小大于蚜茧蜂本身密度的大小。在试验密度范围内,蚜虫和蚜茧蜂干扰作用不明显,且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但增加速度相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推广用量,室内试验以辽春10号为材料,研究了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纹枯病的防效;田间试验以济麦22和中麦895为试验材料,探索了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的推广剂量。结果发现,133~800g·100kg-1种子的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辽春10号发芽率、株高、根长及鲜重无明显影响;400~800g·100kg-1种子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辽春10号小麦纹枯病有较好防效。400~800g·100kg-1种子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中麦869纹枯病防效为66.4%~86.7%,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对扬花末期蚜虫防效为95.8~97.3%,防效与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对济麦22纹枯病防效为55.8~62.7%,与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对扬花末期蚜虫防效为80.2~90.1%,与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推荐剂量为400~800g·100kg-1种子。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晋中区域高粱蚜虫种群演变消长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近十多年来对晋中区域高粱蚜虫、天敌的发生消长资料以及结合气象同期资料结果分析,高粱蚜虫种群演变、发生程度、危害历期不仅与温度、湿度、降雨和天敌数量有直接关系,引发高粱蚜种群演变还与作物布局和高粱种植面积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型有毛黄瓜及其无毛突变体,以及二者杂交后代F1为试材,研究了3种黄瓜材料在瓜蚜危害胁迫下,木质素含量、PAL和POD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蚜害诱导后,无毛黄瓜和F1材料PAL和POD活性及木质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未受瓜蚜危害时,3种类型黄瓜酶活性无明显差异,瓜蚜危害后无毛黄瓜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有毛黄瓜和F1材料,说明POD、PAL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对黄瓜的抗蚜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型低毒杀虫剂防治花生主要地上害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新型低毒杀虫剂对花生田主要地上害虫蚜虫(Aphis craccivora Koch)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的防治效果及对花生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蚜虫速效性好,药后24 h的防效为99.8%;施用2%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2 h后对蚜虫的防效达到100%,且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施用5%氟铃脲乳油4 d后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达89.0%~95.0%,且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