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340篇
农学   18篇
  29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皮桦超干种子回湿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莹  周坚 《种子》2007,26(2):36-38
超干处理的光皮桦种子直接吸胀会引起种子活力下降,回湿处理可以减轻吸胀过程所造成的损伤.本试验以超干储藏1年的光皮桦种子,分别经回湿处理中湿度、温度和时间三因素组合的30种预先回湿处理.结果表明:湿度、温度和时间三因素是回湿处理的主要因素;30种处理中有6种处理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高于对照,以30℃60%RH回湿4 d显著高于对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腐胺对白桦悬浮细胞中激素和黄酮累积的影响,在白桦悬浮细胞生长的第8 天添加不同浓度的腐胺、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析白桦悬浮细胞中黄酮含量和利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ABA、JA、IAA和ZR含量。外源腐胺和激素的添加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白桦悬浮细胞中黄酮的累积量,其中1 mmol/L 腐胺处理24 h 时增幅最高,增加了97.90%;激素中1 mg/LABA处理后增幅最高,增加了103.40%。腐胺和激素共同处理后黄酮含量的增幅均较其单独处理提高。其中1 mg/L 腐胺与5 mg/L JA 处理后黄酮含量增幅最高,比对照和腐胺处理分别增加了197.43%和103.57%。同时腐胺处理后增加了IAA 和ZR的含量,而降低了ABA和JA 含量。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性发现,腐胺处理后激素、激素比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增幅不同,其中JA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增幅最大,由对照的-0.883 变为0.903。腐胺与ABA、JA、IAA和ZR协同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黄酮的累积。  相似文献   
3.
针对白桦木材易变色的特点,探讨了东北白桦变色菌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分离变色茵时采用80%的酒精液作为表面消毒剂比采用0.1%的升汞液更为适宜;采用PDA作为分离培养基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不同保存方法对光皮桦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光皮桦是一种顽拗类植物,其鲜叶组织中富含酚类、糖类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这些物质很容易使鲜叶发生褐变,从而严重影响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质量。本文以新鲜嫩叶为对照,比较了-20℃冷藏、硅胶干燥、改进的饱和NaCl-CTAB溶液保存和核分离缓冲液固定4种鲜叶保存方法对提取光皮桦基因组总DNA效果的影响,寻找最佳的光皮桦嫩叶保存方法。并以提取的核酸得率、纯度、片段分布情况、是否含有PCR反应抑制剂等指标来评价其保存效果。结果表明:-20℃冷藏的样品未能提到DNA;新鲜样品、改进的饱和NaCl-CTAB溶液保存和核分离缓冲液保存的样品均提到纯度较好的DNA,大小在48Kb左右,得率为400!g/g鲜叶左右,并获得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PCR扩增图谱;用硅胶干燥保存的样品也能提到DNA,但得率低,为51.2!g/g鲜叶,且未获得条带完整、清晰的PCR扩增图谱。  相似文献   
5.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文章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1个西南桦种源在广东省中部引种的苗期及幼林生长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种西南桦的地径、苗高以及幼树高生长在种源间、家系间差异极显著,种源内遗传变异大于种源间,家系遗传力高于种源。依据苗期地径选择出表现良好的5个种源,在其中选择出3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为14.59%;根据苗高在5个优良种源中选择20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21.27%。幼林阶段高生长与苗期略有变化,根据幼树高生长指标在5个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出25个优良家系,遗传增益达到10.03%。  相似文献   
6.
应用热扩散技术测定了帽儿山不同径级白桦样木生长季的树干液流,并初步分析和对比了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树干液流密度的特征及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白桦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一般呈单峰曲线;白桦优势木液流密度明显大于中等木和被压木,中等木和被压木液流密度值非常接近;不同天气条件下液流密度日变化规律大不相同,阴雨天液流密度值较小且变化曲线十分不规则,波动性较大,甚至出现多峰曲线。生长季,优势木、中等木和被压木日液流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初至7月中旬,分别为2623.97、1744.50、1689.82L.m-2.d-1;优势木日液流通量最小值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中等木和被压木日液流通量最小值均出现在生长季末期。随季节的推移,生长季各月份液流密度均值基本逐渐减小,白桦优势木6、7月份液流密度平均值较大,8月份和9月份液流密度均值较接近,10月份明显减小;中等木液流密度平均值7月份最大,6、8、9月份液流密度均值较接近,10月份液流密度波动微弱;被压木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7、8、9月份液流密度月均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白桦变色菌的存在以及白桦在自然干燥过程中易产生变色的特点,从微生物学的角度,着重进行了白桦变色菌的培养、分离与筛选。研究表明:白桦在自然干燥过程中易受到变色菌的侵染;通过木材接菌试验,筛选出了诱使白桦变色的菌种。  相似文献   
8.
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那日斯太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生长现状的分析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均大于樟子松和白桦。且华北落叶松在该地区除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外,更具有早期生长快和优良的速生性。而樟子松在该地区的适应性较差,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状况均不如其他引种地区,但其胸径和材积生长优于当地乡土树种白桦。今后应对该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进行抚育间伐,提高该树种的生长潜力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其绿化荒山、荒地,美化环境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
阐明了桦属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特点,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的分类学位置及分布,以白桦及其变种为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分析了桦属植物在全球范围内组成植被的特征:①桦属狭域种是北方林线的重要组分.②桦属植物是植被动态中比较活跃的组分,表现为桦属植物多是次生植被的先锋组分,多为超地带性植被的组分,桦属广域分布种多是植被交错区的组分.  相似文献   
10.
白桦雄花序发育初期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发育初期2个时期的白桦雄花序进行的蛋白质双向电泳(two-dimemional electrophoresis,2-DE)研究结果表明,2个时期的2-DE图谱,有275个蛋白点在表达上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其中:162个蛋白点在5月31日雄花序2-DE图谱中的表达量均高于5月28日,11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低于5月28日;2个蛋白点为5月28日雄花序2-DE图谱所特有;1个蛋白点为5月31日雄花序2-DE图谱所特有。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获得与雄花序发育时期的相关蛋白,进而得到相关的特异基因,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白桦雄花序发育机理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