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40头南江黄羊(2—2.5岁)的产肉量(胴体重和净肉重)活体性状,胴体各部位重,各内脏器官重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配置了估测南江黄羊产肉量的最优回归方程; 胴体重=0.3195体重+0.0495胸围+0.6983管围-9.6486 (1) 净肉重=0.0985体重+0.2804胴体重+0.7778腰腿重-0.8910 (2) 用一个易测性状预测产肉量的“最优”回归方程:胴体重=0.4659体重-0.8694(Se=0.6339 R~2=0.9734 (3) 净肉重=0.3488体重-0.8566(Se=0.7076 R~2=0.9509) (4) 净肉重=0.7364胴体重-0.0909(Se=0.6317 R~2=0.9610) (5) 实验证明,上述方程具有准确(R~2值均大于0.95),可靠(P<0.001)),简便适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用121只天府肉鸭,在蛋白质水平为15%、17%(添加0、0.21%蛋氨酸)和15%日粮中分别添加0、0.5、1ppm苯甲醇胺进行饲喂,测定21至42日龄鸭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探讨了不同饲粮条件下添加苯甲醇胺的效果。结果表明,添加1ppm苯甲醇胺鸭只的增重、42日龄屠宰率、胸腿肌率及鸭体蛋白、水分含量在17%,15%CP和0.21%met组显著高于0ppm对照(P<0.05—0.01),而腹脂率肌胃重及体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而20%cp及0%met组添加苯甲醇胺对增重、体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 (梅山猪血缘比例为 0 ,1/ 8,1/ 4,3/ 8,1/ 2 ,1)的杂种仔猪 6 8头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在同一营养水平 (DE :前期 14 2 1MJ/kg ,后期 13 79MJ/kg ;CP :15 % ,13% ;Lys:0 75 % ,0 6 5 % )下 ,研究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对不同体重阶段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 (平均日增重、饲料 /增重 )和胴体品质 (平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等 )的影响。结果表明 :梅山猪与国外猪种杂交后 ,1/ 2梅山 ,1/ 4梅山 ,1/ 8梅山杂种猪各阶段生产性能显著高于纯种梅山猪 (P <0 0 1) ,90kg屠宰时 ,其瘦肉率分别比梅山猪提高 10 0 3% ,12 14% ,14 0 4% ;眼肌面积分别提高40 9% ,5 1 75 % ,5 2 6 % ;平均膘厚分别降低 3 3% ,2 8% ,18 2 5 % ;与杜洛克×大白 (下称杜大 )杂种猪生产性能相比 ,试验前期 (2 0~ 5 5kg)的差异小于试验后期 (5 5~ 90kg) ;整个试验期 ,杜大杂种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与纯种梅山及其杂种猪差异极显著 (P <0 0 1) ,随梅山猪血缘增加 ,杂种猪的生产性能、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逐渐降低 ,背部 4点平均膘厚和皮脂率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选取长白猪、约克夏猪和新荣昌猪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各品种试猪及其杂交猪的相关性状分析表明 :在肌纤维生长、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的表现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效应。尤其在肉质性状上 ,本次试验中的两种杂交猪均存在有利于肉质改善的正向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不同猪种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差异对肉品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和约克夏猪为研究对象 ,选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生长发育性状和对肉品加工过程有较大影响的几个胴体以及肉质性状为研究重点 ,结合种猪性能测定进行了 3品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约克夏猪的生长速度最快且背膘最薄 ,长白猪其次 ,杜洛克猪生长最慢 ,背膘最厚 ;3个品种的试验猪中都没有PSE肉产生 ,具有优良的肉质性状。杜洛克猪的肉质性状最好 ,其大理石纹评分 (3 6 2 5分 )和肌内脂肪含量 (3 5 6 % )均极显著地高于了长白猪 (1 786分和 1 16 4 % )和约克夏 (2 14 3分和 1 2 39% )。 3品种中杜洛克具有最高的屠宰率 (71 5 % )和脂肪率 (2 5 92 % ) ,约克夏具有最小的 3点平均背膘厚 (1 4 0 7cm)和最高的腿臀比 (34 33% ) ;长白猪的胴体瘦肉率 (6 5 96 % )最高  相似文献   
6.
猪脂类指标及其与胴体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在相同条件下肥育的长白、雅南及其杂交猪,测定皮下脂肪、板油和五块肌肉的主要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粗脂肪、胆固醇含量、碘价和脂肪酸组成,在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2)粗脂肪、胆固醇含量、碘价和脂肪酸组成在品种不同部位存在明显差异;(3)胴体瘦肉率与肌肉中粗脂肪、胆固醇含量、脂肪酸的饱和度均呈负相关,与碘价呈正相关;(4)典型相关分析,腰大肌、肌二头肌、脂肪、板油的脂类指标与胴体性状相关(P<0.01),背最长肌、脂肪的脂类指标与肉质性状相关(P<0.01),胴体性状与体尺指标、肉质性状相关(P<0.01)。  相似文献   
7.
用四川本地猪28头、外种猪12头及其二元杂交猪86头和三元杂交猪头36共计162头,研究了胴体瘦肉率与胴体部分分离性状及胴体度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应用胴体部分分离性状特别是三大块骨肉率及腿臀骨肉率,估测胴体瘦肉率的精确性极高(R>0.98,Sy.x<1.0),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胴体全分离法;应用胴体度量性状主要是最大膘皮厚、6-7肋膘皮厚及最后肋骨处距背中线6.5厘米的眼肌厚和膘皮厚估测胴体瘦肉率的精确性也高(R>0.9,Sy.x<2.3),且简单易测可用于实际估测;品种间性状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间接性状与胴体瘦肉率的简单和复相关系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杂交猪的标准差及简单和复相关系数大于纯种猪。总群体的标准差及的简单和复相关系数均高于单一品种,品种效应显著,且在胴体度量性状与瘦肉率的相关中品种效应较大,在胴体部分分离性状与瘦肉率的相关中则较小。  相似文献   
8.
南江黄羊非胴体组成部分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2×2×2因子试验估计了营养,性别和年龄对肉用山羊品种南江黄羊非胴体组织的影响。营养、性别和年龄对总非胴体组织重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因子间交互作用对总非胴体组织重量影响不显著。大多数非胴体组织部分,如体外器官,胸内器官和腹腔器官极显著(P<0.001)和显著地(P<0.05)受到营养、性别和年龄因子的影响。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在低营养水平下,南江黄羊公羊非胴体组织重量比母羊重。在高营养水平时,公母羊间非胴体组织总重量间的差异减小。年龄和性别对非胴体组织总量和影响始终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冬夏两季分高低日粮蛋白质水平(粗蛋白13.5%和17.5%)用雅南、长×雅,约×雅,汉×雅,长×杜雅,共107头猪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季节对生长、肌肉 pH_1及系水力,基因型对日增重、饲料报酬及瘦肉生产力均有极显著效应(P<0.01),日粮蛋白水平则影响较小。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50及90公斤时 T_3及 T_4含量,90公厅时总胆固醇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品种×季节互作效应(P<0.01),品种×日粮蛋白水平对日增重,头半棘肌 pH_(24)、熟肉率也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P<0.01)。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90公斤屠宰时AKP 和 LDH 活性与日增重和瘦肉率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AKP 与饲料报酬及脂肪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90公斤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与瘦肉率的相关和通径系数均显著(P<0.05),50及90公斤时血液生化指标与肉质性状间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478及0.536(P<0.05)。  相似文献   
10.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取长白、约克、荣昌猪和约长猪等 4个代表性品种和组合的猪只 6 7头 ,收集其屠宰后的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测定结果。分析肉质性状间、胴体性状间及肉质性状和胴体性状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肉质性状间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相关 ,尤其以失水率和贮藏损失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0 6 4 4 2 ;Pr =0 0 0 0 1)。胴体性状间也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 ,以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间的相关系数最高 (r =0 8810 ;Pr =0 0 0 0 1)。而且 ,肉质性状与胴体性状间在总体上存在中等偏低的颉颃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