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3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19篇
林业   412篇
农学   16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14篇
综合类   1153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326篇
畜牧兽医   324篇
园艺   202篇
植物保护   1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季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月季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外植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等对月季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月季组培影响因素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对多因素、复杂因子共同影响行为的研究和探讨是今后月季组培影响因素研究中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51个木麻黄地理种源对星天牛抗虫序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51个木麻黄(Casuarina spp.)地理种源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抗性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调查获得数据应用IBM—PC计算机进行逐步聚类分析,将51个木麻黄地理种源划分为高感、中抗、高抗和绝抗4个类群,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类群木麻黄对星天牛的抗性达极显著差异,因此在星天牛发生严重地区可以选择既抗虫、又抗风,生长较好的C_(33)、C_(39)、C_(44)等种源造林。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水淹干扰恢复过程的群落动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根据随机取样的测定数据,经过幂函数和多元回归分析及相关检验,揭示了草地水淹干扰对羊草 寸草苔、羊草 杂类草群范数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水淹干扰对草地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其比例有明显的影响。水淹后基本恢复到正常草地的种类数量和生产量配置大约需要6—7年。随着生境水分减少和土壤变干,羊草种群的数量和生物量均以幂函数形式增加,而寸草苔和杂类草的数量和生物量则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糯米糍荔枝果实内源激素与落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米糍荔枝生理落果期的田间调查和胚胎发育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内源激素与生理落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糯米糍生理落果高峰的主要原因是:第1次因授粉受精不良导致的生长促进类激素尤其是CTK水平过低;第2次与胚乳为胚的发育所利用而消失、IAA和GAs急剧降低有关;第3次与胚的败育造成CTK、GAs和IAA的全面下降有关;第4次发生在假种皮(果肉)迅速生长期,与种皮和假种皮ABA升至高水平有关.此外,还探讨了ABA /(IAA+GAs+CTK)与生理落果的相关性,以及胚囊、珠被和假种皮等果实内部组分内源激素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荔枝生产相关的水分生理指标远程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远程监测系统对荔枝园中的大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大气蒸汽压差(VPD)等环境因子和茎干直径微变化、果实生长、叶片温度等树体生理指标进行了监测,发现该系统能准确及时并无伤害地记录他们的实时和周期性变化。据获得的数据初步表明,当果实处于快速膨大期,主茎的加粗生长明显缓慢,一旦果实采收后,茎干加粗生长则有一个迅速上升的变化;当土壤湿度高于33%(v/v)时,主茎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VPD白天上升,夜间下降,当夜间VPD始终高于0,就形成所谓的“夜间干燥”,VPD的这种变化对荔枝主茎和果实的生长以及叶气温差(LATD)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主茎和果实的日间收缩量随VPD的增大而增大,夜间空气干燥不但抑制了主茎生长,也使日最大LATD下降。据此认为,果实和茎干的生长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土壤湿度过高或者夜间空气干燥对荔枝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6.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uscuta chinensis Lam., and the effects of the holoparasite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tomato (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 chilli ( Capsicum annuum ) and rice ( Oryza sativa ) were investigated in pot experiments under glasshouse conditions. 'Mature' and 'immature' seeds of C. chinensis showed 15 and 47% germination, respectively. The independent life duration of seedlings from 'immature' seeds was 6 days shorter than 'mature' seeds (19 days). Cuscuta chinensis formed haustoria on chilli and tomato, but not on rice seedlings. Infection with three C. chinensis seedlings per host plant reduced leaf area, dry weight,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by 78–84% and 27–44% in tomato and chilli plants, respectively. Dry weight of C. chinensis was 0.63 g per pot in tomato, and 0.24 g per pot in chilli.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C. chinensis was 0.189 and 0.028 g per pot, respectively, when grown with tomato. When it was grown with chilli,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of C. chinensis was 0.001 and 0.007 g per pot, respectively. Cuscuta chinensis reduced the fruit yield of tomato and chilli by 72 and 29%,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omato is a preferred host of C. chinensis compared with chilli, and rice is not preferred. In the host–parasite associations, C. chinensis suppressed growth and yield of chilli and tomato by diverting the elaborated products of metabolism of the hosts.  相似文献   
7.
菟丝子致死薇甘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入侵的害草,已经由珠江三角洲扩散到粤东、粤西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山区。在薇甘菊的天敌调查中看到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严重时可以把薇甘菊致死。我们在本所的实验园中栽种薇甘菊,并让其被菟丝子Cusuta chinensis Lam.寄生,结果证实菟丝子在两个月左右,完全可以抑制薇甘菊的生长,最终把薇甘菊致死。这可能是以草治草的一种新途径,但是菟丝子也是我国农作物的一种重要昌,如何利用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为害,而又不使菟丝子对薇甘菊的伴生植物和鞭它农作物造成为害,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菟丝子致死薇甘菊的机理更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玫瑰、月季、蔷薇等蔷薇属植物RAPD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对蔷薇属的玫瑰、月季、蔷薇3 个种的15 个品种进行RAPD 分析, 16 个引物对受试品种PCR扩增共获得202 条谱带, 其中123 条(60. 9 %) 表现多态性。利用UPGAMA 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 以相似性系数0. 5 为阈值, 玫瑰与月季为一个聚类组, 蔷薇为另一个聚类组; 以相似性系数0. 6 为阈值, 4个蔷薇品种分为4 个不同的聚类组, 5 个月季品种为一个聚类组, 5 个玫瑰品种为一个聚类组, 平阴紫枝玫瑰单独为一个聚类组, 表明玫瑰与月季的亲缘关系较近, 两者与蔷薇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9.
不同镉水平对白菜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不同镉(cd)水平对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L.)Makino]两个品种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d 1 mg·L-1 对两品种生长(除‘杭州油冬儿’地上部干质量)及叶绿素 含量无显著影响,cd 10 mg·L-1显著抑制植株生长(除‘沪青1号’根干质量),减少叶绿素含量。cd可诱导叶片中活性氧02-. 、H2O2的产生,引起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累积。Cd 1 mg’L 显著增加‘沪青1号’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及‘杭州油冬儿’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活性。cd 10 mg·L 显著降低两品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CAT、APX及‘沪青1号’POD活性, 显著增加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  相似文献   
10.
在外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设置13个光照梯度,对人工草地上的一年生羊草和一年生野大麦植株叶片进行光模拟实验。实验证明,光照强度的改变对这两种植物叶片的叶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等生理指标存在不同的影响。野大麦植株的叶温始终比羊草低,在高光强照射下具有更强的调节叶温的能力,两者叶温最大差值为1.24℃;与羊草相比,光强对野大麦叶片的气孔运动影响较大,其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羊草。野大麦光合速率、日间暗呼吸、蒸腾速率强,用水效率值(WUEph)低。依据测量数据及其它相关指标,提出生产实践中野大麦适于放牧利用,而羊草适于割草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