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4篇
农学   7篇
  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楸树中7种与生长相关的变异因子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得出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的主要因子与生长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提出了良种这样及早期测定的形质性状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楸树无性系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以2年生楸树无性系015-1、1-3、7080、1-4和004-1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应用15N示踪技术对楸树无性系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5个楸树无性系氮肥的吸收率、利用率及分配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氮肥利用率介于27.14%~31.24%之间。楸树无性系根和叶的肥料氮比例(Ndff)明显大于茎,楸树无性系根和叶对氮肥的竞争力较强,茎对氮肥的竞争力最弱。015-1茎部氮素分配率及无性系7080根部氮素分配率明显高于其他4个无性系;氮素分配率在各个器官中差异显著,叶片氮素的分配率最高,总体趋势为叶根茎。本研究结果为楸树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的楸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和立地条件下楸树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由于林分密度和土壤性质的差别,农林间作条件下楸树的生长情况显著优于非农林间作;2)低密度条件下楸树的生长情况更好,但高密度条件下楸树的每公顷蓄积量更高;3)在进行非农林间作的30年生楸树林中,缓坡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比陡坡分别增长了31.30%和40.48%,下坡位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比上坡位分别增长了22.52%和25.97%,不同坡向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无明显差异;4)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全N、全P、碱解N和有效P)是促进楸树生长的关键因子,按贡献率大小排序为:有效P、碱解N>全N、全P>有机质。所以,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及周边地区进行楸树栽培时,应选择农林间作(低密度)+非农林间作(高密度+缓坡+下坡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涝渍胁迫条件下豫楸1号4种砧木嫁接苗渗透调节物质(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持续涝渍胁迫下,3种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只是峰值出现的时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2 a生楸树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腐殖酸液肥、生物菌肥、保水剂和生根粉技术对提高丘陵山区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栽植穴内施入腐殖酸液肥、施用抗旱保水剂或使用GGR生根粉溶液对根系进行浸泡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楸树在困难立地上的造林成活率;在栽植穴内填加生物菌肥,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中,每株施用2.5 kg腐殖酸液肥或施用200 g抗旱保水剂,造林成活率最高;此外,使用1000 mg/L的GGR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苗木根系2 min,造林后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楸树的初代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楸树的4个品种(类型)(圆基长果楸、豫楸1号、豫楸2号和梓树)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豫楸1号和圆基长果楸在MS、1/2MS、N6、WPM、B55种基本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和启动时间确定了该实验的最佳培养基为N6,其诱导率达80%,接种后2 d即启动。(2)外植体的消毒方式采用75%的酒精和0.1%HgC l2双步消毒,4个品种(类型)中豫楸2号的成活率最高,污染率最小。而不同品种(类型)最适消毒时间分别为:圆基长果楸5 min、豫楸1号8 min、豫楸2号7 min、梓树9.5 min。(3)大田栽培的圆基长果楸的污染率是温室栽培下的4~6倍,而成活率仅为温室栽培下的1/4,温室栽培的材料更适于进行组织培养。(4)豫楸1号在30 d内的污染率动态变化表明,外植体在接种7 d后出现污染,而主要污染发生在接种后的第14 d和第21 d。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黄心梓木重要性状的变异水平,初选的无性系为速生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物质基础。以种植在河南省南阳市252个黄心梓木无性系为材料,对其2年生树高、胸径、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片质量、比叶质量与皮孔数量等8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比叶质量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无性系间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7.104%~40.818%;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101~0.859。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与胸径、叶长与叶宽、叶长和叶宽与叶片质量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比叶质量与叶长宽比、叶片质量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但与叶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相关性较弱。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分别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评价选择,以15%的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7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不同方法共同筛选出7个优良无性系,其树高、胸径的现实增益为10.44%和12.96%。利用综合评价法、隶属函数法和指数选择法联合选择出39、46、64、92、159、177和242共7个无性系,可以作为楸树遗传改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体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同来源楸树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赤霉素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高浓度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最适浓度为300 mg/L;吲哚乙酸和2,4-D对花粉的作用效果与楸树的种源有关,总体上均呈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规律;花粉萌发率均在吲哚乙酸为15 mg/L时达到最大值,只有2个种源与对照间差异极显著,花粉萌发率在2,4-D为200 mg/L时均达到最大值,超过最适浓度后,吲哚乙酸和2,4-D均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各个浓度的萘乙酸均抑制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且抑制程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梓树露地播种育苗与大棚播种育苗的育苗效果,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梓树播种后种子破土时间、出苗时间、出苗率以及梓树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播种育苗相比,大棚播种育苗出苗时间可提前20d左右,出苗率高出7%,幼苗植株高度高出57.2%,基茎高出35.7%,叶片数高出75.8%,而且大棚内梓树幼苗叶片较大。  相似文献   
10.
楸树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揪树进行一系列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硬杆扦插成活率86.0%;嫩枝82.9%;半硬枝76.7%。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三套扦插因素与水平的较佳组合:1)硬枝扦插,1月10日扦插采用NAA(奈乙酸)100×10^-6浸24h使用基部条;2)硬枝扦插,用16℃的水浸15d,然后再用0.3%KMnO4浸30min;3)半硬枝扦插,NAA100×10^-6处理60min后插于细沙基质中。嫩枝扦插亦找到了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