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2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大豆灰斑病预测预报模型。经对国营350农场种植的大豆中熟品种“合丰25”十年的资料拟合,符合率达90%,对中熟品种“黑农26”九年的资料拟合,符合率达89%,对早熟品种“黑河3号”九年的资料拟合,符合率达78%。  相似文献   
2.
徐兆飞  刘亚光 《大豆科学》2006,25(3):234-238
利用大豆灰斑病菌不同致病力的生理小种接种抗感不同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大豆叶片内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呈明显正相关;感病品种叶片内总多酚含量变化显著降低,抗病品种总体变化不大.接种致病力强的生理小种能够大幅度提高抗病品种体内总黄酮含量,这一结果可以作为筛选和鉴定抗病品种的一种生化指标;大豆灰斑病菌弱毒菌株能够诱导感病品种体内总黄酮含量提高,进而提高大豆的抗病性,这一结果为大豆灰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生物活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ium sojina(Hara) Liu&Guo]可以产生有毒代谢物。滤液透析及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毒素可以穿过半透膜,为较小分子化合物并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该菌培养物浸提液经浓缩,硅胶柱层析可得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毒素对大豆幼苗及叶片具有致萎作用。针刺叶片可产生类似真菌感染的病斑。浸渍处理后,可使叶组织失绿、萎蔫最后坏死,同时毒素对抗性不同的品种有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8~2009年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采集并分离大豆灰斑病菌菌株127个,采用一套鉴别寄主对采集的大豆灰斑病菌进行鉴定,以明确黑龙江省各主要大豆产区大豆灰斑病菌的小种组成及优势小种。结果表明,2008~2009年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共监测到大豆灰斑病菌14个生理小种,它们分别是1、2、3、4、6、7、8、9、10、11、12、13、14及15号生理小种。其中以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35.43%;其次是7号小种,出现频率为17.32%;10号小种出现频率为9.45%,居第三位。这些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灰斑病品种的选育和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其活性与大豆灰斑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抗病性大豆品种接种大豆灰斑病菌前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在接种前均缺少同工酶C3带,接种后出现同工酶C3带;感病品种在接种前后,只是同工酶活性发生变化,没有出现同工酶缺失或增加。接种前,抗病品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抗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但抗病品种的活性仍高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大豆灰斑病采用田间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大豆灰斑病、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5份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它们是:合00-23,建99-130,哈交98-5129,哈交20-5489,东农276,及一大批单抗灰斑病、疫霉根腐病的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和灰斑病菌互作中,通过测定叶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灰斑病菌的侵染对大豆叶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和灰斑病菌的组合不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变化的规律也不同;抗病品种接种致病力强的1号、7号和6号生理小种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的高,而接种其它生理小种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降低。但是,感病品种接种灰斑病菌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均比对照植株的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很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结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试验是从1987-2000年14年间对黑龙江省各大豆育种单位育成的新品系在进入区试或生试阶段统一进行抗灰斑病鉴定。对供试的638份大豆品系鉴定结果表明,高抗品系55份,抗病品系80份,中抗品系210份,感病和高感品系303份。对鉴定结果进一步分析看出,1994年以前的大豆新品系抗病性明显好于1994年以后的,1994年以前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的百分率分别为22.7%、11.2%、29%、37%;1994年以后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分别为0.2%、11.5%、38.7%、49.6%,其中高抗材料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中抗和感病材料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大豆灰斑病是一个多循环病害,叶、荚病情田间流行曲线均呈"S"型,(Y)1=C/1 ea-bX公式进行曲线方程拟合,拟合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根据荚病指(x)与病粒率(y)的相关建立了荚病指与病粒率的直线回归方程,感病品种Y=3.2 0.8890X,抗病品种Y=1.223 0.7669X.根据病粒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早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灰斑病粒率预测多元回归方程,早熟品种(Y)1(%)=-0.38-0.3889X1 0.7726X2 0.7070X3,中晚熟品种(Y)2(%)=-7.08-6.37×10-2X1 1.405X2 2.694X3.预测方程在一个农场运行结果,预测病粒率与实际调查的病粒率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0.
曹越平  杨庆凯 《作物学报》2002,28(5):680-685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较强的生理分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程度. 本试验将两份相同的大豆杂交材料分别种植在哈尔滨人工接种条件下及阿城疫区自然诱发条件下, 比较不同鉴定条件下杂交后代及亲本的抗性表现、抗性遗传与选择效果. 结果表明, 气候因素对大豆灰斑病抗性表现的影响很大. 在任何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