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本研究以26份来源于6种金花茶组植物、不同表型防城金花茶和不同月份采收的防城金花茶的成熟叶片为材料,建立同时测定芦丁、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4种黄酮成分的HPLC法,以及优化了测定茶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和总皂苷成分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基于以上8种成分含量,结合主成分综合评分和聚类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来源金花...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金花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采用ABTS法和DPPH法测定各样品的抗氧化能力,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金花茶组植物总黄酮、茶多酚、总皂苷、茶氨酸的含量均与其抗氧化能力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茶多酚是金花茶组植物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建立了“一测多评”分析方程,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通过测定不同金花茶组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来推测其他主要成分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广西防城港市是珍稀植物金花茶的故乡,对该市金花茶组植物资源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市域范围内分布金花茶组植物3种1变种.即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显脉金花茶(C.euphlebia)及长柱金花茶(C.nitidissimavar.10ngistyla);(2)金花茶组植物分布点290个,分布总面积2117.5hm^2,总株数118万株.植株高度级以≤1.0m的株数占优势,各密度级(单位面积株数)面积的大小顺序是散生〉稀疏〉中等〉密集;(3)金花茶组植物主要分布于天然林。剖析了该市金花茶组植物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将原产广西的4种金花茶组植物引种到广东省江门市。结果表明:凹脉金花茶引种后生长正常;金花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80%;金花茶和细叶金花茶使用1 000 mg/L的NAA处理12 h后扦插生根率较高,最高可达95%;金花茶和平果金花茶在10月上旬的嫁接成活率高于3月上旬,最高可达80%。初步说明广东省江门市引种金花茶是可行的,繁殖试验为金花茶在该地的规模化繁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分布于广西防城港市的3种金花茶组植物,即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显脉金花茶(eeuphlebia)、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种群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以植株基径代表年龄,对金花茶组植物的种群规模、年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种金花茶组植物种群都较小,分布面积和种群数量都在不断减少。[结论]金花茶组植物种群结构显示衰退型趋势,人为干扰是导致金花茶种群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山茶属植物油茶组与金花茶组的分子分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山茶属5种油茶组植物和20种金花茶组植物的叶片为材料抽提DNA.利用筛选出的16种多态性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来的多态型谱带转化为0-1数据,利用0-1型数据聚类软件进行RAPD聚类分析.将5种油茶组植物分为3大类.20种金花茶组植物分为4大类,分类结果与张宏达分类系统大致相同.并对差异很小的一些物种提出了合并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