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35篇
  12篇
综合类   547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都县现有茶园1 466.67 hm2,产值5 000多万元.笔者从政策扶持、名优茶发展、创新机制等措施以促进产业发展提出思路.  相似文献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绿色创新思维是当今国际人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该文针对目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高等农业院校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注入绿色创新思维培养,并对培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进而激发大学生们对无机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3.
《云南热作科技》2012,(3):31-38
调研分析了云南农垦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现状、创新成果技术熟化程度和市场供求,对项目产品今后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对影响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子进行了讨论,提出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门市农机化现状、存在问题的研究,深入分析目前江门市农业机械化和农机推广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江门市农机推广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三维几何模型共享技术的实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流的混合式3D几何模型共享机制,提出了基于多粒度的产品几何模型数据结构描述方法和面向模型局部操作的"游历-查询"特征的历史记录来重构模型的特征建模方法。建立了网络驱动的、基于CORBA/JAVA中间插件的3D几何模型特征信息同步传输和共享平台,CORBA/JAVA平台支持多用户、分布数据管理、消息传输、网络通讯以及可扩展性,通过该平台实现了三维模型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国内外精密播种技术的发展现状,给出了目前精密播种机械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磁力式排种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排种器结构形式,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此排种器在保证单播率高于90%时,排种速度达360盘/h。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日渐成为农业研究的热点。为此,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发展,并根据我国多年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实践,阐明了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中的技术路线和原则;从生态工程设计和支持手段、综合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相似文献   
8.
专业信息素养是创新能力发挥的基础,研究工科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实现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创新开拓蚕业现代化新局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五”期间蚕业将面临从计划经济走向经济的重大改革。蚕茧流通体制改革、企业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都会给蚕业生产带来巨大冲击。蚕业必须深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调整结构,形成专业化分工的区域区布局,探索桑地流转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加强生产基础,加快实用技术创新,实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入手,开拓蚕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科院粮作所从1995年开始进行“BT”型不育系、恢复系的探索,现拥有高代不育材料30套,低代86套;高代恢复材料73份,低代231份。新疆“野败”型杂交粳稻,2005年实现了三系配套。“野败”型不育材料克服了“BT型”、“滇型”所存在的高代自交结实缺陷,使杂交稻种子纯度更有保障。目前,新疆杂交稻研究已进入组合的配制及产量比较鉴定阶段,已由单一的常规育种转向常规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以常规为基础促进杂种优势利用发展和创新。目前已经育成并掌握了新疆粳稻“滇型”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三系配套技术及原材料,解决了米质、产量及生育期的难关。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