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36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10篇
  31篇
综合类   405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中生菌素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白叶枯病抗性水稻品种用200μg/ml中生菌素55℃温汤药液浸种,自然降温,秧田3—4叶期和移栽前5d各用30μg/ml中生菌素处理后,于成株期剪叶接种白叶枯病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前期处理,于成株期接种白叶枯病菌时,高抗、中等抗性和感病品种中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3种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中等抗性品种酶活提高最多,接种24和48h,3种酶活性较清水对照分别增加26.92%、26.74%、24.06%和7.09%、1.31%、1.60%。盆栽试验表明,中生菌素对中抗品种的防治效果最好,达58.4%。说明中生菌素对水稻防御酶活性的诱激作用是其防治白叶枯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表达调控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EC4.3.1.5)是催化苯丙烷代谢途径第一步反应的酶,也是这个途径的关键酶,对植物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植物PAL的分布与定位、酶学性质,总结了生长发育、钝化因子与调节因子、末端产物等内部因素及光、温、机械损伤与生长调节剂等外部因素对PAL的调控作用,得出外部因子是在转录水平上对酶活性实施调控的结论,并运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阐述了其调控机理。还着重阐述了PAL酶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及在果树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机械损伤诱导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机械损伤诱导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研究现状,包括机械损伤诱导PAL活性与虫害诱导的区别、机械损伤信号的转导、PAL酶及其基因的诱导等。对机械损伤诱导植物PAL活性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植物氨同化以及烟草中苯丙氨酸代谢、脯氨酸代谢、美拉德反应及其与烟叶风味和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烟草氨基酸代谢的影响,为深入研究氨基酸对烟叶品质和风味影响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龙眼PAL基因的序列,并研究该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采用反转录PCR获得PAL的保守序列,然后利用RACE法克隆PAL基因的3'cDNA和5'cDNA序列,再利用DNAMAN软件拼接获得PAL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以actin基因作为内参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PAL基因在4个龙眼品种嫩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克隆得到Dlpal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2 532 bp,开放阅读框为2 101 bp,编码83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2.259 ku,等电点为7.38。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其它物种的PAL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lpal基因在4个龙眼品种‘乌龙岭’、‘松风本’、‘立冬本’和‘石峡’的嫩叶间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其中在‘立冬本’中表达量最高,在松风本中表达量最低。初步证明PAL基因在不同品种的龙眼叶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D-天冬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45日龄体重为(10.74±0.25) 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4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500和5 000 mg/kg D-天冬氨酸的试验饲粮。正试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天,试验Ⅰ组断奶仔猪体重显著提高(P0.05);添加50 mg/kg D-天冬氨酸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且显著降低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D-天冬氨酸对断奶仔猪脏器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和Ⅲ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个试验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亦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血清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和缬氨酸(Val)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是赖氨酸(Lys)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Ⅲ组血清天冬氨酸(As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试验Ⅱ组的血清甘氨酸(Gly)和半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和Ⅲ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的粗蛋白质、总能和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最低。综上所述,在低蛋白质平衡饲粮中添加50 mg/kg的D-天冬氨酸可改善仔猪生长性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鸟氨酸-α-酮戊二酸(OKG)对由D-半乳糖导致的慢性氧化应激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肠道形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0头健康的"长×大"二元杂交断奶阉公猪,平均体重为(7.68±0.56) kg,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模型组(基础饲粮+5 g/kg BW D-半乳糖)、SOKG组(基础饲粮+5 g/kg BW D-半乳糖+0.5%OKG)、MOKG组(基础饲粮+5 g/kg BWD-半乳糖+1.0%OKG)和LOKG组(基础饲粮+5 g/kg BW D-半乳糖+2.0%OKG),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束后测定仔猪生长性能、脏器指数、肠道形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模型组末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F/G)则显著增加(P0.05);SOKG组末重、ADG相较于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F/G则显著降低(P0.05);MOKG组F/G相较于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2) MOKG组脾脏指数以及肾脏指数相较于对照组和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3) SOKG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MOKG组和LOKG组回肠隐窝深度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4) MOKG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相较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SOKG组血清ALP活性相较于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MOKG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MOKG组和LOKG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相较于对照组和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OKG可以减轻生长抑制,通过促进脾脏和肾脏生长,改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提高血清TP、IgG和IgM含量与ALP活性,从而缓解由D-半乳糖造成的仔猪慢性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二次近似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方法,对ЕНИСЕЙ-1200P进行了收获水稻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反映霜前收获直播水稻和枯霜后收获插秧水稻的各项损失指标与喂入量、钉齿滚筒转速和钉齿重合量等参数间相互关系的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并对上述规律进行了田间收获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机收获水稻时主要参数调整的推荐方案,以期大幅度降低收获损失。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综述了中国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间关于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的成果和进展。通过检索动物科学、营养和饲料相关的30余种SCI收录期刊、国内权威核心期刊来源及会议摘要,共得到以国内作者及单位为第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