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四川麻鸭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析了四川麻鸭(Anas platyrbynchos domestica)的染色组型。染色体数目2n=80(♂、♀)。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6(♂)或85(♀)。性染色体为ZZ(♂)/ZW(♀)型。1号和2号染色体分别属亚中部(sm)和中部(m)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4号)属亚端部(st)着丝粒染色体。W染色体(大小相当于8号)和其余常染色体均属端着丝粒(T)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大型肉鸭C、G、M、L四个品系及其杂种CM、CL、GMGL,狄高肉鸭商品代TC,组成九个组合。在相同舍饲条件下,对生长性状和屠宰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天府大型肉鸭父系c优于G,母系M优于L。四个杂交组中以CM最好,6、7周龄体重均居各组之首,料肉比都低于其它三组,胸腿肌率在6、7周龄都高于CL、GM、GL,而皮脂率在6、7、3周龄低于各组.因此,CM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两系配套组合,可用于大型肉鸭的商品生产。肉鸭单位面积胸肌纤维数与胸肌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活重、瘦肉率也吴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鸭血浆蛋白(酶)多态性电泳图谱及其与数量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鸭不同品种、不同品系及其商品代等10个组合的血浆淀粉酶(Amylase)、酯酶(Esterase-1)、转铁蛋白(Transferrln)、前白蛋白(Prealbumin)等四项血浆蛋白(酶)的电泳图谱,发现淀粉酶、转铁蛋白、前白蛋白、酯醉(ES-1)强带的电泳图谱在品种间、品系间都没有差异;酯酶(ES-1)弱带型在不同品种间、及品系间具有统计上的差异,其遗传表达行为与性别有关。各品种间、及品系间的Tf相对含量、酯酶强带相对含量及其与鸭的各项肉用性能的关系无特定的趋向可盲。不同品种、不同品系间酯酶弱带图谱的统计上的差异与数量性状有关;ES-la型频数高的品种或品系,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ES-1b型频数高的两个不同专门化品系(指父系和母系)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率最大.ES-1e型频数以麻鸭类型品种为高。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分析了两种家鸭(建昌鸭和北京鸭)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的核型及G带带型。结果表明,三种鸭的核型相似。染色体数目2n=80(♂、♀)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6(♂)或85(♀)。性染色体为ZZ(♂)/ZW(♀)型。1号和2号染色体分别属亚中部(sm)和中部(m)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4号)属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具有明显的短臂。W染色体(大小相当于7-9号)和其余常染色体均属端着丝粒染色体。三种鸭的染色体G带带型显示出很大的同源性。本试验结果从核分类学角度说明了,在起源上家鸭与绿头鸭的亲缘关系密切,绿头鸭很可能是家鸭的祖先。  相似文献   
5.
商品肉鸭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某商品肉鸭场病鸭中分离到链球菌,通过细菌形态和培养特性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药敏实验、动物感染实验,确诊为粪链球菌引起的鸭链球菌病。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了三元杂交配套模式(即M♂×J♀→MJ♀×F♂→GMJ),以亲本M、J为对照,测定了单杂交母本MJ的繁殖性能,研究杂交鸭GMJ、GM、GJ和亲本G、M、J六个组合在放牧补饲和合饲方式下的肉用性能.结果表明:MJ40周产蛋量为203.7个,比J(147.2个)提高56.5个,MJ为全年产蛋,无季节性.舍饲7周龄,GMJ重2726.5g.比J提高全净膛重34.5%,胸肌63.9%,腿肌23.0%.杂交显著提高了建白羽系的生长速度和产肉量,改变了J胸肌薄弱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三个肉鸭新品系及其杂种的肉用性能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在相同舍饲条件下测定了天府大型肉鸭G、M、L三个品系和其余种GM、GL以及樱桃谷肉鸭观系商品代(CV)、狄高肉鸭商品代(TC)的增重性能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七周龄体重GM(2965.0克)位居于各组之首,GM组的体重表现出高度杂种优势(P<0.01);七周龄胸肌重GM(208.0克)和M(210.0克)、CV(208,4克)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高于其它各组,但腿肌重显著高于其双亲和其它各组.GM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八周龄的杂种优势比七周龄明显增加,特别是胸肌重。七周龄皮脂率GM组(27.8%)最低.GM的饲料转化率七周龄(2.62:1)和八周龄(2.80:1)也表现最优。GM用于生产全胴体的适合屠宰期不得超过七周龄,而用于生产分割肉则要养至八周龄.GM的各项肉用性能已达到或超过从国外引进的樱桃谷肉鸭SM系和狄高肉鸭的水平,可以用于生产替代进口。  相似文献   
8.
60只四日龄AA肉鸡和60只一日龄天府肉鸭各分为三组,分别喂给缺钙(鸡Ca0.02%,P0.71%;鸭Ca0.129%,P0.65%)、缺磷(鸡Ca0.95%,P0.30%;鸭Ca0.80%,P0.366%)和正常对照(鸡Ca0.95%,P0.71%;鸭Ca0.80%,P0.65%)日粮,进行比较病理学观察。其结果:鸡鸭钙缺乏和磷缺乏特征性肉眼变化见于肋骨,是实验观察中获得的最新成果。钙缺乏,鸡肋骨增粗变圆,质软弯曲呈“V”字形,鸭肋骨内表面出现佝偻珠;而磷缺乏时,鸡肋骨头肿大呈串珠状,鸭肋骨质软弯曲突入胸腔。长骨组织学变化,缺钙鸡鸭相同但与缺磷鸡鸭明显不同,前者骺生长板之增生带增宽,于骺端类骨组织和结缔组织大量增生,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多;缺磷鸡鸭长骨骺生长板之肥大带增宽,于骺端类骨组织增生。临床病理学变化表现为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异常升高,血清钙含量(缺钙鸡鸭)和磷含量(缺磷鸡鸭)及骨灰分、灰分钙磷含量显著降低,上述结果为鸡鸭缺钙和缺磷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还讨论了临床症状与病变的关系及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规模化养鸭中应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防制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适用的免疫程序。试验采用了测定血清中相应抗体液度以及免疫鸭抵抗鸭瘟强毒攻击的能力和免疫鸭的下一代雏鸭抵抗鸭肝炎病毒强毒攻击的能力来进行判定。试验结果表明,种鸭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防制,使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首次免疫的适宜时间为28-30日龄,二免时间为产蛋前即23-24周龄.这样在60周龄内可使种鸭不发生鸭瘟和下一代雏鸭不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对于1-30日龄阶段的小鸭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主要是依靠母源抗体和环境的隔离、消毒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日粮粗蛋白水平对肉鸭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160只零日龄天府肉鸭,采用以笼为重复单位的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日粮等能对0-3周龄肉鸭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千克日粮含204.7克粗蛋白时,肉鸭生长正常,体蛋白与体脂脂沉积之比大于1,表现为体蛋白生长为主,年龄与体重、体蛋白、体脂肪呈极显著曲线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