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8篇
  7篇
综合类   8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属性 ,在城市复合系统中占有特殊的位置 ,对城市经济发展亦具有直接、间接的提升作用 :( 1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创造环境优势 ,促进城市地价及布局其间的各种经济成分增值 ;集聚外来资金和高新产业发展 ,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绿地建设作为城市经济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形成环境经济产业链 ,拉动其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 ( 3 )提高城市知名度 ,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 ,集聚高素质人才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本文以北方海滨城市大连为例 ,在定性分析绿地经济提升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定量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经济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7年5月和10月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大连湾大型底栖甲壳类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连湾海域共有甲壳类10种,其中虾类5种,蟹类5种;春季甲壳类资源平均生物量和生物密度分别为41.62 kg/km2、2117 ind./km2,秋季分别为404.18 kg/km2、67 333 ind./km2;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春秋两季优势种无共有种.研究表明:大连湾甲壳类资源生物量、生物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格局表现为湾口和湾内空间异质性较高,主要是由于部分优势种在湾口海域聚集造成的;大连湾甲壳类群落结构表现出种类组成较稳定、物种多样性低、空间分布异质性高的态势,主要是由于港口航运对甲壳类群落的扰动及水环境的污染所致.应加强对水质污染的控制,注重对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大连地区杨树新品种引种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大连地区杨树品种结构,提高杨树生产力,从国内外引进了12个杨树新品种,建立了试验对比林,进行了优良品种的选择研究。对试验林中9年生杨树新品种生长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对5年生各品种受蛀干害虫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调查了各品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长差异较大,其中欧美杨108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为0.238m^3其次欧美杨107为0.218m^3超过平均材积生长量的还有中林299、I-214、中林46、9205杨;在材积生长较快的6个品种中受害较轻的为欧美杨108和107、中林299,受害中等程度的为I-214、中林46,受害较重的为9205杨;欧美杨108和107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所有品种均无冻害发生,据此初步选出在大连地区表现最好的2个品种即欧美杨108和107,作为重点推广品种;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即中林299、I-214、中林46,作为一般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区沿海底栖动物的种、量和对环境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0月-1998年7月对大连市区沿海10个站位(南部沿海4个站位,大连湾6个站位)进行了3次底栖动物调查,共获大底栖动物79种,其中多毛类42种,软体动物23种,节肢动物7种,棘皮动物2种,海鞘2种,其它3种,平均栖息密度为4663.3个/m^2,平均生物量为74.5g/m^2,同时测定了相关的水化指标,经分析表明该海区处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5.
1960-2009年大连市气候暖干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大连市1960-2009年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气象要素值的基本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大连气候的年际时空变化,同时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对其气候的年代际和周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大连市气候暖干化日趋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28℃/10a的速率显著上升,并且在1991年发生突变进入异常增暖期,空间上增暖趋势大致呈由南向东北逐渐减弱的态势;降水量基本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1972年降水量由偏多向偏少转变,东北和西南地区降幅较大,腹地最小。此外,气候的暖干化趋势对"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造成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张令 《绿色大世界》2012,(11):149-150
分析了大连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体系的创新点,指出了该规划实现了与《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大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改进了规划的编制体系,增强了规划的空间可控性,建立了规划评估和修订制度。  相似文献   
7.
刺槐心材腐朽病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大连和北京地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为槐生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robiniophila(Murrill)Ryvarden)。根据野外调查对此新病害的症状和危害进行了报道,并根据采集的病原标本材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菌主要危害30年生以上的活立木,造成心材白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枯死或风折后死亡。  相似文献   
8.
刘巍巍  任东锋 《绿色科技》2019,(12):172-173,176
指出了大连市光明路延伸工程的实施,对完善大连市核心区城市路网中的内环,提高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与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其能够打通大连老甘井子区域的南北向交通,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工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推进了甘井子老城区改造建设。但公路建设及营运过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影响,基于此,分析了该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InVEST模型的大连市产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为该市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可视化的评估结果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探究1980—2015年大连市降雨、气温、潜在蒸散、实际蒸散及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特征,定量研究1980—2015年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①1980—2015年期间大连市年均降水和潜在蒸散发不显著下降,年均气温和干燥系数显著增加,年均实际蒸散量显著下降。②研究期间大连市耕地、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主要由耕地转移而来。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变化较小。③研究区平均产水量为226.36 mm,产水总量2.70×10~9 m~3。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庄河市年均产水总量最大,达到1.10×10~9 m~3。[结论]研究区产水量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增加有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连湾海域四季底拖网调查数据(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对其鱼类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曲线)评价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采集鱼类31种,隶属于10目24科31属,鱼类区系组成在适温性上以暖温性鱼类为主,在栖息水层上以底层鱼类为主。夏季鱼类生物量(43.16kg/h)和生物数量(950个/h)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四季共有优势种为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鲉。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范围分别为物种丰富度指数0.76~2.16、多样性指数0.63~1.96、物种均匀度指数0.36~0.91。各季节间生物量和丰度组成的Bray-Curtis相似性均较高。多样性指数法和丰度/生物量曲线法对鱼类群落受外界扰动评价结果一致,均表明鱼类群落受到中度扰动,且秋冬季高于春夏季。本研究可为大连湾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