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发表了河南产秃疮花属一新种,河南秃疮花Dicranostigma henanensis S.Y.Wang et L.H.Wu。分析了该新种的核型,其核型公式为K(2n)=2x=12=6m(2SAT) 2sm 2st 2T。第一对染色体具随体,有时不明显。核型的不对称性为2B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的临床应用剂量标准,试验用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以Reed-Muench法进行了体外抗病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GPV的IC50=2-6.5倍个外用制剂试验单位(8.8mg/mL外用制剂干物质);对CPDV的IC50=2-7.2倍个外用制剂试验单位(5.4mg/mL外用制剂干物质)。这说明秃疮花水溶性外用制剂对GPV和CPDV有一定的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3.
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规范化种植生产的技术要求,对红茂草生产中的选地、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贮运、质检、材料归档等各环节等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制定了标准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4.
为野罂粟和秃疮花的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野罂粟(Papaver nudicarule)花粉和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离体萌发法测定2种花粉的生活力,从而研究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氯化钙培养液对野罂粟和秃疮花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萌发法测定野罂粟花粉生活力的最佳观测时间为5h,最佳培养液组合为蔗糖80g/L+硼酸40mg/L+氯化钙40mg/L,该培养组合萌发率为33.7%;离体萌发法测定秃疮花花粉生活力的最佳观测时间为5h,最佳培养液组合为蔗糖70g/L+硼酸30mg/L+氯化钙30mg/L,该培养组合萌发率为33.1%。  相似文献   
5.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以异紫定堇碱为标准品,酸性染料比色法的显色条件为:pH值4.0、波长415 nm、溴甲酚绿1.5 mL,得到标准曲线:y=0.032 x-0.033,R2=0.977 0,生物碱检测浓度在21.6-54.0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386%。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6.
用酸水提取法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先分别进行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和温度对红茂草总生物碱提取率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从每个单因素中选出3个较好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从而得出酸水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温度8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50、pH值1.5为提取红茂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罂粟科3种植物叶片中生物碱的抗氧化活性,采用体积分数为80%乙醇浸提博落回、角茴香和秃疮花3种植物叶片中的总生物碱,用常见生物碱显色反应检测,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并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番红花红O-Mn2+-H2O2光度法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总生物碱的还原性.结果表明,3种总生物碱对这两种自由基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角茴香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强,IC50为0.170 g/L.当质量浓度为1 g/L时,秃疮花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92.09%,3种植物的总生物碱都有还原性,但效果都不如硫脲.  相似文献   
8.
赵强  王廷璞  余四九 《草地学报》2012,20(1):171-178
为研究红茂草(Dicranostigma leptodum(Maxim.)Fedde)生物碱的正交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采用单因素水平测定,从10种相关因素中筛选出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作用时间、液料比、回流时间、浸提液pH值、浸泡时间共6种主要影响因素,按照L25(56)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优选出最佳正交提取工艺模式;将正交提取浓缩液进行HPLC检测,并测定其对羟自由基(·OH)和氧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红茂草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超声波作用时间20min、液料比15:1、回流时间2.5h、浸提液pH=8、浸泡时间4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红茂草提取液中生物碱的含量为9.2794%;红茂草生物碱在25.0和1.8mg·mL-1时,对·OHH和O2·-清除效果显著,其清除率为58.70%和49.26%,IC50为23.50和1.75mg·mL-1。该工艺方法简便、可靠、提取率高,提取液清除自由基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的建立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醇提法提取红茂草中生物碱,并对其进行TLC检测,建立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用红茂草浓缩液对3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以95%乙醇:冰乙酸:水:浓氨水(15:0.5:2.5:0.5)为展开系统,分离效果最好,斑点清晰;对供试菌MIC测定结果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0.18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14mg/mL、粪肠球菌0.26mg/mL。红茂草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TLC检测技术可作为红茂草提取物中生物碱质量控制方法,且该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0.
为红茂草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试验以甘肃平凉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提取、蒸馏萃取(SDE)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等3种方法,分别提取红茂草中的精油成分;以GC-MS对其精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三种提取方法中,水蒸气提取法和蒸馏萃取提取法所得精油为橙黄色,有浑浊,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精油为淡黄色,澄清液体。3种方法所得精油均含有24种共同成分,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最优,其提取率为2.1220%,水蒸气提取法最低,提取率为1.7870%;将超临界CO2萃取的红茂草精油作用于3种供试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2500 g/mL、大肠杆菌0.3000 g/mL,绿脓杆菌0.2600 g/mL,抑菌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是提取红茂草精油的最佳方法,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红茂草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