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特谱唑防治小麦锈病毒理与应用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室内测定结果,特谱唑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能,用灌土法施药的效果可与叶面喷雾法相比拟,但基本上是向上传导。此药具有很强的治疗和铲除作用,在病菌潜育期施药,可控制到不发病,最多只显退绿斑;在退绿期施药,可使病菌夏孢子堆变成褐色小点,孢子粉极少,但对夏孢子的萌发影响则弱。此药剂比三唑酮毒力强,其毒力指数(三唑酮为100)都在900以上,即达到 EC_(50)和 EC_(95)所需的剂量,前者只需后者的11%以下,特别是保护作用突出。据田间试验结果,此药剂的用药量比三唑酮少,如控制条锈病为害所需的剂量只要三唑酮的三分之一。防治条锈病的用药量一般以45—47g/ha(有效成分)为合适;用药期以病叶率5%—10%、小麦处于旗叶伸长期为宜;施药次数以上述的合适剂量和适期喷施1次即可控制整个成株期条锈病为害,收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李竞生  张敏  陈华保  袁杭  王学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42-10044
[目的]筛选出对稻曲病菌抑菌效果显著的杀菌剂及其最佳混配比例,[方法]从雅安稻田发病严重的稻穗上分离出稻曲病菌株,选择6种杀菌剂以及井冈霉素和烯唑醇不同混配比例,用菌丝干重法对稻曲病菌菌丝的生长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根据Wadley方法评价混剂的相互作用。[结果]各杀菌单剂对稻曲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烯唑醇和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22.07和90.16μg/m;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和三唑酮,其EC50值分别120.89和129.30μg/ml;多菌灵和三环唑抑制效果最差,其EC50值分别为278.04和204.41μg/ml。当井冈霉素和烯唑醇按EC50剂量3:1和5:1的比例混配时,其SR分别为1.8124和1.9052,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发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复配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速保利防治小麦白粉病保护作用显著,施用25μg·mL ̄(-1)的药液可使叶片不受白粉菌侵染。该药剂治疗作用良好,各病程施药均可铲除已发生的侵染,50μg·mL ̄(-1)的浓度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该药剂有较长的持效期,用药量为种重的0.005%~0.01%时持效期为15d左右,0.02%~0.025%时为25d,0.0375%时为35d.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3种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联合毒性.[方法]采用静态换水方法研究了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3种杀菌剂对饰纹姬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联合毒性,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烯唑醇在24、48和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0.80、62.40和41.20 mg/L;苯醚甲环唑的LC50分别为11.50、10.40和9.00 mg/L;咪鲜胺锰盐的LC50分别为49.30、6.40和3.00 mg/L;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对饰纹姬蛙蝌蚪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9.90、2.50和0.03 mg/L.在联合毒性试验中,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的联合毒性和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咪鲜胺锰盐+烯唑醇联合组中除了0.6U +0.4U毒性比组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外,其他3个毒性比组均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为进一步了解农药对两栖类的毒性影响以及农药在农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特谱唑防治小麦白粉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谱唑对小麦白粉病效果优异,用药量低,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能强,使用安全,而且比目前常用的高效药剂粉锈宁效果更好,剂量更少。温室测定结果表明,特谱唑对白粉病菌的毒力和粉锈宁更强,其EC50的毒力指数(以粉锈宁为100),治疗作用的为573,保护作用的为2096;具有较强的内吸向上传导性能,采用喷雾法,在施药后长成的第1叶片(即第2叶)可保持很高的药效,而长成的第2叶片的效果则明显下降。田间试验和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草莓灰霉病菌防治效果较好的复配配方,为防治草莓灰霉病复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腐霉利、烯唑醇、三唑酮、嘧菌酯4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并研究腐霉利和烯唑醇的复配效果。[结果]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腐霉利和烯唑醇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521 2和0.752 8μg/ml。腐霉利和烯唑醇不同比例的复配对草莓灰霉菌的抑菌活性均表现出相加作用,配比为4∶1时相加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CTC)为111.737 4。[结论]腐霉利和烯唑醇按4∶1的比例复配具有杀菌谱广、降低用量、延缓抗药性等优点,可望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的玉米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播种立即低温将严重影响出苗率、出苗日期,出苗率降低42.1%~52.9%,出苗日期晚3d,播种吸涨后再遇到低温胁迫出苗日期不受影响,5%烯唑醇1:100~1:150药种比的出苗率比对照低10%,药种比1:200~1:300的出苗率与对照无差别,生长受到比较严重的抑制,株高比对照低4.4~5.6cm,百株干重低2.0~5.9g,百株鲜重低36~59g。  相似文献   
8.
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了以烯唑醇为主要成份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及其应用效果。经室内及盆栽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微粉种衣剂配方,并确定烯唑醇种衣剂加工工艺流程。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区域试验,明确了烯唑醇种衣剂使用剂量、处理方法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对玉米的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的趋势。用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在接种条件下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51.2%~60.3%,增产率38.6%~58.7%。异地试验示范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在71.7%~96.2%,增产率6.8%~15.6%。生产上推荐剂量药种比1:200~1:300为宜。  相似文献   
9.
通过盆栽土培试验,5%烯唑醇微粉种衣剂包衣的玉米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播种立即低温将严重影响出苗率、出苗日期,出苗率降低42.1%~52.9%,出苗日期晚3d,播种吸涨后再遇到低温胁迫出苗日期不受影响,5%烯唑醇1:100~1:150药种比的出苗率比对照低10%,药种比1:200~1:300的出苗率与对照无差别,生长受到比较严重的抑制,株高比对照低4.4~5.6cm,百株干重低2.0~5.9g,百株鲜重低36~59g。  相似文献   
10.
孢子萌发试验表明,速保利(Diniconazole)可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对孢子芽管有强烈致畸作用,在1.56μg/ml浓度下亦可产生81.2%的畸变率.抑菌试验证明,速保利对赤霉菌的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含药培养基上培养48h后,其Ec50为0.88μg/ml,属极敏感型.田间药效测定初步表明,该药剂可防治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防效与多菌灵相当.该药剂似可作为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