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0篇
  50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核作业是对荔枝进行精深加工的准备工作,但多年来去核后果肉的完整性问题在我国一直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已经成为制约荔枝产品精深加工的瓶颈.为此,在分析去核机理的基础上,进行了以果肉的完整性和去核成功率为指标的手工去核试验.试验中刀具采用了旋转切入、直线切入和直线切入果核后再旋转等3种不同的运动形式.试验表明,刀具旋转切入去核的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模拟手工作业的荔枝去核机,对结构不同的3种圆筒形去核刀具在3个转速下进行去核试验表明,刀具结构和旋转速度对果肉的完整性影响显著,但对去核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对广西和福建两省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的养分吸附能力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广西贵港市土壤对P的吸附率平均为44.3%,K为43.6%,B为19.5%,Zn为18.7%,S为2.1%;玉林市P为50.0%,K为33.2%,B为32.1%,Zn为20.5%,S为6.1%;钦州市P为51.4%,K为22.2%,B为17.7%,Zn为22.5%,S为36.2%。可见,贵港市和玉林市土壤对养分的吸附能力大小均为P>K>B>Zn>S,而钦州市为P>S>Zn>K>B。(2)广西荔枝园土壤对P的吸附率平均为49.5%,K为30.2%,S为18.9%,B为22.6%,Zn为21.1%;而福建P为30.4%,K为23.4%,B为18.5%,S为15.6%,Zn为21.0%。可见,两省荔枝园土壤对磷的吸附均很强(两省荔枝园土壤均属铁铝土,而铁铝氧化物含量丰富),而对钾、硼、锌和硫的吸附能力均相对较弱。广西荔枝园土壤对P、K、S和B的吸附能力显著强于福建(由南向北,铁铝土的富铝化风化程度减弱),而对Zn的吸附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3.
‘糯米糍’荔枝碳素营养储备动态与坐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0~12年生的‘糯米糍’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 为材料, 研究了高产树(60~65 kg·株- 1 ) 和低产树(5~10 kg·株- 1 ) 不同部位(叶片、各级枝条和主干) 碳素营养储备(淀粉) 的差异及季节动态; 分析了不同果实发育阶段树体碳素营养水平与坐果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果实成熟时高产树各部位的淀粉含量均低于低产树, 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低产树。果实采收后, 低产树早于高产树抽发新梢。入冬季前(11月底前) , 低产树和高产树分别抽发了3次和2次秋梢。7~11月秋梢生长发育期间, 高产树和低产树均无显著淀粉积累, 11月中旬以后枝梢生长停滞期间, 各部位, 尤其是4 cm直径以内的枝条大量积累淀粉, 在花穗发育前达到高峰。之后, 随花穗发育、开花及坐果而持续降低。高产树和低产树各部位淀粉高峰并无明显差异, 表明坐果量对树体碳素营养储备的累积并无明显的长期影响。叶片、主枝和主干积累的淀粉含量较低, 总体相对稳定; 而4 cm直径以下的枝梢淀粉含量变化剧烈, 说明这些枝梢是更为活跃的碳素储备库。本研究还表明, 坐果早期(花后3周内) 枝条(2 cm直径) 的淀粉含量与该枝条上最终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 而果实发育中期(花后8周) 枝条淀粉含量与坐果率无关, 说明早期果实发 育一定程度依赖树体碳素营养储备, 而中后期果实发育几乎不依赖树体储备。  相似文献   
4.
罗威  钟萍  胡杰 《保鲜与加工》2017,17(4):43-50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溶剂法萃取荔枝核黄酮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模型,模型决定系数R2=0.985 0。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2.7∶1(g/g),超声时间14.7 min,提取时间120 min,超声波功率174 W,乙醇体积分数55%。该工艺条件下,荔枝核黄酮提取实际得率均值为6.565 6%。荔枝核黄酮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清除·OH和DPPH·的IC50分别为5.938μg·m L~(-1)和8.571μg·m L~(-1)。  相似文献   
5.
糯米糍荔枝叶片矿质养分含量充足范围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市4个典型丰产园糯米糍荔枝叶片7种矿质养分(氮、磷、钾、钙、镁、锌和硼)含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采样地点和生育时期均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四个关键生育时期(末次秋梢老熟期、花芽形态分化期、谢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的单株样与混合(多株)样的供试矿质养分含量之间大部分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根据丰产园糯米糍荔枝叶片混合样的分析结果提出了7种矿质养分的充足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6.
通过妃子笑荔枝未老熟末次梢进行剪截处理后,结果表明:剪截处理能有效地促进成花、挂果,全部剪截处理的末次梢成花率、平均穗坐果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剪截末次梢2/3处理次之;不剪截的几乎不成花、不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笔者几年的试验和调查,提出解决妃子笑荔枝幼龄树保花保果的一些技术措施:培训健壮中庸的结果母枝;培养短、壮花穗;保花保果,提高座果率;做好病虫防治。  相似文献   
8.
文章目的是利用龙荔耐寒、抗病及适应性强等优势,作为荔枝龙眼育苗的砧木,观察其嫁接亲和性及生长表现,为筛选龙眼、荔枝的矮化、抗旱、耐贫瘠和抗寒砧木打下基础。试验利用一年半生龙荔实生苗作为砧木,分别嫁接龙眼‘石硖’和荔枝品种‘贵妃红’,对嫁接成活率,接穗品种生长势以及开花挂果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荔枝嫁接在龙荔砧木上,未有一株存活;龙眼嫁接在龙荔砧木上,成活率为38.57%,而嫁接成活的植株第二年开花结果的植株率有11株,占存活株数的40.74%,说明龙荔作为砧木,与龙眼的亲和性较好,具有作为龙眼育苗砧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荔枝农药登记情况,归纳分析了新版GB/T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中涉及荔枝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荔枝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荔枝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旨在为完善我国荔枝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内生菌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挖掘和利用潜在荔枝内生菌种资源,为进一步研究荔枝与内生菌互作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 6 个不同品种荔枝的果肉组织为材料,PCR 扩增 16S rDNA 的 V3~V4 区,利用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果肉组织内生细菌在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及优势菌群,结合 Alpha 多样性分析评估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对 6 个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进行扩增,共获得 2 139 086 条序列,其平均长度为 376 bp。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群落在相对丰度和多样性上无显著差异。在门分类水平,变形菌门为主要优势细菌门类,其次为放线菌门。在科、属和种分类水平上,不同品种荔枝内生菌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占比不同。差异菌群分析结果显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迪基氏菌属(Dickeya) 在优良品种‘鹅蛋荔’‘糯米糍’和‘观音绿’中显著富集,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变形菌属(Snodgrassella)只在‘鹅蛋荔’中富集。根据菌群相对丰度进行聚类分析,‘观音绿’‘糯米糍’和‘鹅蛋荔’的相似性更高。Alpha 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 种荔枝果肉内生菌群仅在丰度和多样性上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首次分析了 6 个不同品种荔枝果肉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并在优良荔枝品种中发现特有的微 生物类群富集现象,可为后续提升荔枝品质、开发利用内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