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1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长期以来融资问题成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该研究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现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难的内外部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政府扶持方式,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改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行为通常被视作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而出现在诸多文献当中。但是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视角来分析,这种行为可能是出于提高企业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度的关联交易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资金占用情况与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经营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行为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假说。  相似文献   
3.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5,(6):206-207,232
以长白岛为例,通过对长白岛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保护和发展长白岛民俗文化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对长白岛的文化、经济、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兴旺林果合作社为例,分析了辽西朝阳地区林果合作社发展情况及制约因素,从拓宽经营范围,发挥优势,打造四季旅游新村,建设民俗文化的旅游新农村;依靠科技,努力培养新型农民,创名优品牌,打响品牌战略;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实现真正的企业化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自己农业协会信用社等方面提出了林果合作社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沼气式循环型农业模式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芳  雷海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47-1648,1650
分析了沼气式循环型农业模式的多重循环效益,提出了当前推广该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邓保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729-11731
介绍了制度环境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了农民工民间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即:宏观制度环境、微观制度环境及制度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7.
京郊某区农村小额贷款需求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兴平  臧日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07-8208
以北京市某区为例,介绍了该区被调查农民的基本情况和融资状况,分析了该区农民对金融部门贷款服务的现实诉求,并提出了相关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速生丰产林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相对较长,投资数额大,收益相对较低的特征,解决建设资金投入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项目融资方式。文章分析了速生丰产林项目融资中的风险,从风险的角度出发找出制约我国速生丰产林项目融资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是社会记忆传承的重要途径,承载了乡村生活、生产、文化实践等社会记忆活动。社会记忆视角乡村民俗文化景观营造研究对增强乡村文化的地方认同,维系良好的乡土社会秩序,实现乡村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粤北地区连州市保安村为例,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从山水记忆、建筑记忆、民俗记忆 3 方面分析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特质。随着社会的变迁,保安村面临山水记忆意象片段化、建筑记忆空间特色趋同化、民俗记忆传承面临危机等问题。据此,提出以保安村社会记忆载体形成“营造、传承、促进”的内生机制,构建生态记忆、生活记忆和生长记忆的社会记忆体系,营造特色化乡村民俗文化景观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赫哲村具备深厚的民俗积淀,是我国北方渔猎文化的精神枢纽,鲜明的文化特征吸引了众多游客。介绍了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及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赫哲族基于旅游业的文化及价值变迁,顺势探讨了几种民俗旅游开发发展模式,力图基于民俗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辩证关系,服务于以赫哲村为代表的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