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8篇
  14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7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蒜是一种经济作物。我国大蒜种植历史悠久,目前以大蒜产业为主要收入的农户有千万人以上;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大蒜占据超过60%的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国和消费国。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蒜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大蒜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我国调整大蒜产业发展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白皮大蒜组培繁殖体系,以其茎尖为材料,通过BA和NAA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BA0.2mg/L NAA0.5mg/L,诱导率达60%;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 BA1.0mg/L NAA0.1mg/L,丛生芽繁殖系数高达80%。同时,为建立扩繁最佳体系,分别研究了激素、pH、谷氨酸钠三因素对不定芽增殖系数的调节效果,研究表明:添加0.5mg/L的GA3使增值系数提高到13.8;pH5.8最利于不定芽增值;添加10mg/L谷氨酸钠能在多次继代培养中保持较高的增值系数。  相似文献   
3.
薛光 《长江蔬菜》1997,(10):1-4
论述了我国蒜地除草剂应用概况,华东地区蒜地杂草有20科54种,组成5种不同杂草种群生态区。蒜草醚、旱草灵、乙草胺、恶草灵等对不同品种大蒜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蒜草醚、恶草灵、旱草灵安全系数4,乙划是胺,大惠利安全系数为2,嘧黄隆不可在大蒜地应用。  相似文献   
4.
洋葱型大蒜为大蒜鳞茎异常生理变态所形成的类似洋葱鳞茎结构的大蒜(原称“面包蒜”),该鳞茎主要由肥厚的叶鞘基部及鳞芽的外层鳞片加厚所构成,无肉质鳞片或肉质鳞片极不发达,可形成蒜薹或无薹分化,无任何食用价值。洋葱型大蒜的形成与N、P、K超量施用且配比不当,追N过多且时间过早,土壤过于粘重并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蒜新品种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帅正彬  郭江洪  杨斌 《中国蔬菜》2005,(10):111-112
成蒜早2号和成蒜早3号是从温江蒜的自然变异株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新品种.成蒜早2号从播种到蒜薹始收需153~180 d(天),平均单薹质量12.7 g,单头质量10.7 g,多数蒜头由6~9瓣组成,蒜瓣紧密抱握蒜薹轴,一般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340和350 kg·(667 m2)-1,抽薹比温江蒜早,抗寒力比温江蒜弱;成蒜早3号从播种到蒜薹始收需153~186 d(天),平均单薹质量和单头质量分别为14.5和12.0 g,多数蒜头由5~8瓣组成.一般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为320和410kg·(667 m2)-1,抽薹比温江蒜早,抗寒力与温江蒜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大蒜制品中锗元素含量的差别。[方法]采用马弗炉灰化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以金乡紫皮蒜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黑蒜、蒜蓉辣酱、脱水蒜片、蒜粉、糖醋蒜5种制品中锗的含量。[结果]试验表明,黑蒜中锗含量为1.384 mg/g,蒜蓉辣酱中锗含量为0.784 mg/g,脱水蒜片中锗含量为0.913 mg/g,蒜粉中锗含量为0.956 mg/g,糖醋蒜中锗含量为0.827 mg/g。5种蒜制品中均含有锗元素,其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黑蒜、蒜粉、脱水蒜片、糖醋蒜、蒜蓉辣酱。[结论]研究可为大蒜及大蒜制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蒜茎尖脱毒技术及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山西栽培的5个地方名蒜茎尖离体培养,获得了无病毒蒜种。结果表明,茎尖大小为0.2 ̄0.5mm,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以B5或MS4,附加1 ̄2mg/L细胞分裂素和0.01 ̄0.1mg/LNAA,效果最佳。根系诱导在原培养基中加入0.2mg/L NAA,出根率可达90%以上。成苗后于12月份移栽到节能日光温室,成活率达90%以上。经对脱毒苗形态观察和染色体检测,没有发生异常变化。植株生长健壮,遗传性稳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本菌(Stemphylium vesicarium(Wallr.) Simons)以病残体上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田间和冷藏室越冬,9月至翌年6月检查,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人工接种试验指出,不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但洋葱与大葱在伤口接种条件下病情较重。在自然条件下,大蒜的斑点型病状出现于6月下旬,7月为病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温度和7月中旬的降水量(r=0.69)。如果7月雨次多、雨时长,病情即极为严重,可导致蒜田绝收。化学防治试验结果,以腐霉利防效最佳。从7月上旬开始,每间隔10~13天喷药1次。喷药2~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氮素对大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方品种金乡白皮蒜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大蒜蒜薹和鳞茎产量的影响,以及在适宜施氮量的条件下,大蒜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的情况。结果表明:每生产1000kg大蒜需从土壤中吸收氮8.5kg、磷1.4kg、钾5.2kg。从播种到鳞芽花芽分化期(180d),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相对较低,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30.7%、36.8%和46.1%;从鳞芽花芽分化期到收获(52d),蒜薹伸长、鳞茎膨大,大蒜干物质日均积累量迅速增加,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69.3%、63.2%和53.9%,到收获前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达到高峰。本试验条件下适宜氮素用量为240kg·hm-2,大蒜对氮、磷、钾的吸收分别为0.710、0.114和0.434g·株-1,吸收比例为1∶0.16∶0.61。  相似文献   
10.
Here we characterized eight novel polymorphic SSR markers, developed from an enriched genomic library of garlic (Allium sativum L.). These SSRs produced a total of 64 alleles across 90 garlic accessions, with an average of 8 alleles per locus. Values for observed (HO) and expected (HE) het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16 to 0.77 (mean = 0.44) and from 0.22 to 0.86 (mean = 0.65), respectively. Six loci deviated significantly (P < 0.05)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HWE). The averages of gene diversity and PIC values were 0.65 and 0.62, respectively. The mean 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 was 0.4380, indicating that among garlic accessions existed wide genetic variation. Based on 64 alleles obtained by 8 SSRs, a phenogram was construct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90 accessions. These newly developed SSRs should prove very useful tools for genotypes identification, assessment 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garl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