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研究营养液pH 与盐交互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pH、盐水平为变量因子,生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模型解析表明,pH 与盐水平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盐水平为产量的主效应因子,pH 为品质的主效应因子。较低水平的pH 变化对生姜产量无显著影响,当pH 升至7.70时,生姜产量随pH 升高呈快速下降趋势;随盐含量的升高,生姜产量持续降低。随pH 的升高,生姜品质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盐含量在低于77.91 mmol · L-1 时,生姜品质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之后则随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姜瘟病是中国生姜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此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44个科300多种植物。菌体短杆状,在TZC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出现白边较宽和白边较窄的两种菌落。菌系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和5个生化型,中国的姜瘟菌主要属生理小种1号,生物型属II、III、IV。此病害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高温、高湿、雨水多、氮肥过量的情况下发生较为严重。中国植病工作者对此病害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中国姜瘟病的病原菌、发病规律、及防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选用四川省地方品种‘竹根姜’的茎尖组织建立了体细胞胚性细胞悬浮系, 并通过悬浮培养获得了姜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干质量受pH影响。接种量和AgNO3 对悬浮细胞的生长都有影响:最佳接种量为1.0% , 最适AgNO3浓度为6.0 mg·L - 1。胚性细胞悬浮系增殖后, 接种到前期筛选的成熟分化培养基上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
强光下姜叶片的光呼吸及叶黄素循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徐坤  邹琦  关国生 《园艺学报》2002,29(1):47-51
 姜叶片晴天中午的表观量子效率( AQY) 和PSÒ光化学活性(Fv/ Fm) 显著降低, 表明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 而干旱、高温、强光等逆境条件可显著加重光抑制程度。土壤水分胁迫使光呼吸速率( Pr) 降低, 峰值提前, Pr/ Pn 升高; 同时使叶黄素循环库增大, (A+ Z) / ( V+ A+ Z) 上升, 表明光呼吸和叶黄素循环是姜叶片耗散过剩光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种块大小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条件下,生姜出苗期随种块的增大而提早。幼苗期,较大种块处理的植株长势较旺,但茎叶旺盛生长期后,过大或过小的种块处理都不利于生姜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生姜产量以75 g左右的种块处理为最高,达3 572.4 kg·(667 m2)-1,而100、50、25 g种块处理的生姜产量分别为3 250.2、3 077.9、2 600.1 kg·(667 m2)-1。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省姜田土壤特性与南方根结线虫密度进行了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 ,同时进行了曲线拟合处理。表明 :土壤总空隙度 37.91%、有机质含量 3.16 %、有效磷含量 130 .6 9× 10 - 6 、有效铁含量 14 5 .93× 10 - 6 和有效锰含量 4 8.6 0× 10 - 6 时南方根结线虫密度最低 ,有效钾含量在 2 4 3.6 2× 10 - 6 时南方根结线虫密度最高。提出适当降低土壤总空隙度和有效钾含量 ,尽可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铁和锰含量的土壤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7.
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复水能力和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微波干燥对脱水蔬菜复水能力和应用品质的影响,研究了在单位质量微波功率为0.6、0.9、1.2 W/g的微波流态化干燥(MFD),及在75℃电热鼓风干燥(AD)条件下干燥姜片的复水特性。试验发现,微波干燥姜片的复水能力要弱于热风干燥。随着水浴温度的升高,各组产品的复水能力增加,复水比之间的差距缩小。经动力机械分析仪(DMA)测定复水姜片的蠕变特性,微波流态化干燥所得姜片在复水后的硬度大,在不同微波功率间的差异不明显。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现,微波流态化干燥姜片的微观结构变化远大于热风干燥。结合干制品的复水和蠕变过程,分析认为姜片组织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水分的渗透与吸收。复水能力是脱水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改进后的微波-电热鼓风干燥能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改善微波干燥产品的复水能力。  相似文献   
8.
土壤容重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容重分别为1.49(CK)、1.36(T1)、1.20(T2)g·cm-3的3种土壤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容重较小的土壤,其孔隙度较大,最大持水量较高,有利于生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生长末期T2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和叶片数分别比CK增加17.9%、14.0%、35.2%和36.1%,单株根、茎、叶、根茎鲜质量分别比CK提高43.3%、24.4%、28.1%和35.2%,收获时CK、T1、T2的产量分别为2534.1、3017.7和3326.8kg·(667m2)-1,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此外,生姜根茎干物质、淀粉及挥发油含量随土壤容重降低而降低,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则相反,粗纤维、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则基本不受土壤容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姜光合效率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生姜生长期间,午间强光使叶片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及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即表现为光抑制。苗期因光照强、温度高、AQY,Fv/Fm较低,光换制较重;随季节进展及光、温等条件的改善,光抑制减轻。对生姜遮荫可提高AQY和Fv/Fm,降低光抑制,但由于遮荫降低了羧化效率(CE),使Pn明显下降。据此,对有关遮荫理论及AQY等指标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革当前遮荫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生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姜良种的培育与开发是促进生姜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促进生姜育种工作的发展,对生姜系统选育、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为生姜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