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190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61篇
  260篇
综合类   841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摸索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以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于2017—2018年选择海拔2250 m的云南省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地块进行9个播期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延长,而花球采收期除播期7月10日外随播期推迟而逐渐增长;花椰菜株高、外叶数、开展度、球高、球径和单球重等农艺性状有随播期延迟呈现先逐渐减小而后又逐渐增大的趋势;莲座期黑腐病和霜霉病的病情指数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的趋势;花椰菜小区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现先逐渐下降而后又逐渐提高的趋势,播期4月20日和4月30日与其余7个播期产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花椰菜在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的生产实际和各播期产量产值及商品性表现,推荐滇中高海拔冷凉山区反季节栽培花椰菜的最佳播期为4月20—30日。  相似文献   
2.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研究营养液pH 与盐交互胁迫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pH、盐水平为变量因子,生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模型解析表明,pH 与盐水平对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盐水平为产量的主效应因子,pH 为品质的主效应因子。较低水平的pH 变化对生姜产量无显著影响,当pH 升至7.70时,生姜产量随pH 升高呈快速下降趋势;随盐含量的升高,生姜产量持续降低。随pH 的升高,生姜品质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盐含量在低于77.91 mmol · L-1 时,生姜品质随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之后则随盐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黄土低山丘陵及坨甸草原区248个风蚀图斑资料的分析,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此地区的风蚀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下垫面各因素与风蚀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找出了影响风蚀的主导因素,并系统阐述了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对风蚀量大小的影响,且与水蚀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姜瘟病是中国生姜生产上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此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可侵染44个科300多种植物。菌体短杆状,在TZC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出现白边较宽和白边较窄的两种菌落。菌系划分为5个生理小种和5个生化型,中国的姜瘟菌主要属生理小种1号,生物型属II、III、IV。此病害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高温、高湿、雨水多、氮肥过量的情况下发生较为严重。中国植病工作者对此病害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中国姜瘟病的病原菌、发病规律、及防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资源丰富,但库区农村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能源紧缺的情况.库区的气候及资源是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沼气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好项目;是能够解决库区农村燃料短缺,提高用能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节支的有效途径,并且是保护生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库区农村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2.5%,半壁河山是以水分胁迫为主导限制因子的特殊生态区。为了提高这一地区的造林质量,选择旱生和抗旱性强的树种造林是主要造林技术之一。对于如何评价和比较林木的抗旱性,传统方法多采用对林木生态环境因子及对林木生  相似文献   
7.
 选用四川省地方品种‘竹根姜’的茎尖组织建立了体细胞胚性细胞悬浮系, 并通过悬浮培养获得了姜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干质量受pH影响。接种量和AgNO3 对悬浮细胞的生长都有影响:最佳接种量为1.0% , 最适AgNO3浓度为6.0 mg·L - 1。胚性细胞悬浮系增殖后, 接种到前期筛选的成熟分化培养基上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强光下姜叶片的光呼吸及叶黄素循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徐坤  邹琦  关国生 《园艺学报》2002,29(1):47-51
 姜叶片晴天中午的表观量子效率( AQY) 和PSÒ光化学活性(Fv/ Fm) 显著降低, 表明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 而干旱、高温、强光等逆境条件可显著加重光抑制程度。土壤水分胁迫使光呼吸速率( Pr) 降低, 峰值提前, Pr/ Pn 升高; 同时使叶黄素循环库增大, (A+ Z) / ( V+ A+ Z) 上升, 表明光呼吸和叶黄素循环是姜叶片耗散过剩光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种块大小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条件下,生姜出苗期随种块的增大而提早。幼苗期,较大种块处理的植株长势较旺,但茎叶旺盛生长期后,过大或过小的种块处理都不利于生姜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生姜产量以75 g左右的种块处理为最高,达3 572.4 kg·(667 m2)-1,而100、50、25 g种块处理的生姜产量分别为3 250.2、3 077.9、2 600.1 kg·(667 m2)-1。  相似文献   
10.
Latin-American citie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dynamic processes of urbanization that encroach upon the natural and semi-natural surrounding landscapes. Our study presents the effects of landscape development, transformed from semi-natural conditions into a mostly disperse suburban settlement. We explore the impact that this transformation has had on this context by three ecosystem services that regulate rainwater runoff, enhance microclimate conditions and help to improve air quality by monitoring vegetation cover. We have designed a spatio-temporal hierarchical analysis which employs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to capture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this landscape over long, medium and short term scales on two spatial levels. Thi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was tested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Santiago (MAS) as case study area. Despite of the increase in impervious surfaces due to urban processes, there has also been an increase in vegetation cover, which has led to an improve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ecosystem services. Hence, if diverse urbanization processes continue and they are coupled with an increase in vegetation cover, the provis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could also expand. This phenomenon can be observed in some areas, where public and private green spaces are created and maintained. Our data analyses give evidence that certain types of suburban areas which increase the share of vegetation cover can provide daily ecological benefits for urban neighborhoods, and beyond, for adjacent areas. Moreover, suburban development can successfully provide ecological benefits to citizens. Such processes can only be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if the composition of vegetation is well-adapted to the regional climat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