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锯龟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Boheman)」是泡桐的重要害虫,在云南省宣威市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石块下、树皮缝、地被物下或表土中越冬,4月上旬为成虫交配产卵期,交尾时间20~40h。雌成虫多产卵于新萌发叶片上,每一卵块含卵3~12粒。5月中旬至9月上旬是幼虫危害期。6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开始羽化。试验证明,采用科学的营林技术措施,人工、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北锯龟甲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大栗鳃金龟自1985年首次在临夏太子山林区发生后,以5年为一周期于1990年、1995年定期发生。该虫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内越冬,也以幼虫和成虫对林木幼苗造成巨大为害。幼虫期采用50%辛硫磷乳剂6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600倍液,防治效果达90%以上。成虫期采用黑光灯诱杀、人工捕捉,25%氧乐菊酿乳剂800倍液或“666”烟剂防治,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本文阐述了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在上海地区年发生3代,并以3~4龄幼虫在黄杨木叶片上结苞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为害;经过2个世代后,第三代幼虫于9月中旬起陆续结茧越冬。同时对该虫的各虫态发育历期、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为指导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柑桔臀纹粉蚧在上海地区常规栽培管理的十字景天上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或产卵雌成虫越冬。本文报导了此虫的年生活史及各虫态的生活习性、发育进程与历期,并测得其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49±0.53℃;有效积温为73.11±3.39日度。以15%铁灭克颗粒剂根施;40%氧化乐果10O倍液浇灌,防治效果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5.
带有黄绿叶色标记的香型籼稻不育系形态特征及开花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3个含有黄绿叶色标记的香型籼稻不育系黄标1A、黄标2A、黄标3A和正常绿叶不育系Ⅱ-32A、G46A的形态特征及开花习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黄标1A、黄标2A、黄标3A不育系同正常叶色不育系Ⅱ-32A、G46A的叶色差异显著,易肉眼识别,其外部形态特征为植株叶片及颖壳呈黄绿色,黄标A株系株高(41.5~56.5cm)比Ⅱ-32A(59.5cm)、G46A(60.4cm)要矮,以黄标3A的播始期85d比Ⅱ-32A短8d、比G46A长7d,穗长、穗平着粒与Ⅱ-32A、G46A相当,千粒重比Ⅱ-32A、G46A高出1.8g和1.47g,其中颖尖、叶鞘、叶耳及叶片边缘呈紫红色。黄标1A、黄标2A、黄标3A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张颖角度都高于Ⅱ-32A和G46A,柱头生活力供试不育系间存在着生理功能的差异。包颈长度Ⅱ-32A最长,黄标1A、黄标2A、黄标3A与G46A相当;半包颈长度黄标1A、黄标2A和黄标3A相当(3.0~3.5cm)、而Ⅱ-32A最长(5.0cm)、G46A次之(4.5cm)。黄标1A、黄标2A、黄标3A不育系的开花动态相似,曲线呈双峰型,开花高峰为开花后的第2~5天,与Ⅱ-32A的开花动态相似,但Ⅱ-32A有明显的低谷,而G46A曲线呈单峰型。不同不育系所开的颖花数并不一样,以开花第8天统计开花数以黄标2A最多,其次是黄标3A,黄标1A和对照Ⅱ-32A开花数相同,而G46A到第8天开花结束。黄标1A、黄标2A的开花盛期与Ⅱ-32A一致,为开花后第5天,而黄标3A与G46A一致,为4d。参试不育系每天上午10:00时初花、11:00~12:30时为开花盛期,只有G46A表现出迟花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人们日常茶叶消费状况,选择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对普通消费者茶叶种类选择、泡制方法、茶饮习惯和饮用量等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消费者在选用茶叶种类上存在明显差异,选用绿茶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占调查总人数的49%,从高到低依次为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在茶叶消费量上,每日消费5 g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茶叶浸泡次数大多数消费者以3~4次为主,浸泡时间一般在30~50 s;在茶叶饮用量上以日均饮用3~6杯的消费者居多,以6杯茶估算,每日人均儿茶素摄入量为675.0 mg,这一数值偏低,未能达到健康饮茶标准。以上说明,受青岛市本地产崂山绿茶的影响,饮用绿茶仍然是大多数青岛居民的选择,茶叶消费结构较为合理,但对儿茶素的保健药用价值认识不足,科学摄入量不足,今后应提高人们对科学健康饮茶的认识,形成风味与健康并重的饮茶理念。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安徽省留兰香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如盲目种植、品种退化、掺杂兑假、加工混乱等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3个野败型新型水稻不育系华川4A、华J2A、华S40A的生育期、叶龄、柱头外露率、开花习性、农艺性状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个不育系在不育期内的育性稳定,可育期内不育系具有较高的结实率;3个不育系的生育期在60~70d之间,主茎叶片数为13~14片,张颖角度一般在30~40°之间,柱头外露率在39.1%~46.8%之间,花时较为集中,且农艺性状均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桃蛀螟对蓖麻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穿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631-1632
[目的]控制桃蛀野螟对蓖麻的为害。[方法]对桃蛀野螟在蓖麻上的危害习性和发生规律进行试验观察。[结果]结果表明,补充营养对成虫产卵量影响明显,尤其是越冬代成虫。幼虫蛀食蓖麻果实、籽粒及雌雄花蕾,其他部位不取食。7~11月是此虫在蓖麻上的为害期,防治方法有药剂喷雾及套袋。[结论]该研究为蓖麻桃蛀野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柑橘灰象甲危害园林苗木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园林苗木生长过程中柑橘灰象甲的生长习性(趋嫩性、选择性、避光性、假死性、交配习性、越冬习性等)进行观察,并从农业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进行防治试验,形成初步观察和试验结果,旨在为园林苗木防治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