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7篇
  3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毛花雀稗混播草地建植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探讨了建植毛花雀稗混播草地的最佳草种组合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毛花雀稗(30cm×30cm≈7000株)+黑麦草(每667m2为0.5kg)+白三叶(每667m2为0.15kg)在独山气候条件下的生产性能显著高于其他组合。  相似文献   
2.
叶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394-8395
介绍了宣城市的自然气候特征以及新隆优一号亲本特征与特性,分析了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板栗良种基地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省溧阳市龙潭林场,进行了板优良品种的收集,良种优良,良种繁育,板栗嫩枝扦插等一系列营建技术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青海春蚕豆以产量高、品质优、商品率高而著称,通过对青海春蚕豆高产(5.625 t/hm2以上)栽培技术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其群体发育动态规律,旨在为春蚕豆高产栽培和研究提供详实、便捷的技术依据,使蚕豆栽培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甜笋竹引种栽培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竹笋味美甘甜,营养丰富,是上乘的森林蔬菜,市场前景广阔。1993年开始规模化引种栽培与丰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甜笋竹适合赣南生长和种植;②掌握了甜竹笋的丰产技术;③种植3a后每hm^2产鲜笋17250kg以上。  相似文献   
6.
我国林木良种采穗圃创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了我国林木良种采穗圃建设技术的研究进展。从林木树种种类、立地条件选择、建立方法、建立类别、种苗来源、景观模式构建、密度设计、栽植坑规格、管护等方面阐明了建设技术体现的"适地适树适结构"原则,并对采穗圃发展面临的三个结合与一个重视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7.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分别减产5.05%和13.68%。(2)群体根数,直播>机插>手栽,但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小,总根长拔节期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机插>手栽>直播;单茎根数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较小,总根长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显著水平;每条根长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直播,根直径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3)群体根系干重拔节期机插和直播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手栽,抽穗期不同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机插>手栽,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单茎根系干重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手栽;地上部干重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减小,根冠比则依次增大。(4)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的土层内,特别是直播,65%的根系分布在0~5 cm的土层内;0~5 cm土层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5~10 cm、10~15 cm和15 cm以下均依次减小。(5)群体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成熟期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单茎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和成熟期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6)抽穗后群体根系伤流强度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单茎根系伤流强度则依次减小。说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有明显影响,每条根长和根直径的不同以及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不同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根系性状的两个显著特征。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根系分布浅,每条根长和根直径小,群体根数多,但单茎根系总长短,根系干重低,吸收面积和抽穗后伤流强度小;机插与手栽相比,根直径小,根系分布浅,抽穗后群体和单茎根系干重低、下降快,单茎根系总长和伤流强度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参与实施张洪程教授主持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单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对江苏高产水稻进行了深入全面考察,认为,江苏水稻大面积产量重复超10500kg/hm2,从技术路线、栽培理论、关键技术到品种推广的指导思想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偏迟熟水稻北移,充分利用光温生态生产潜力,是大面积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前提;高产群体质量的优化调控,是高产的技术理论基础;“壮秧、扩行、减苗、调肥、控水”是其高产的关键技术。据此引发思考并对安徽及同类地区水稻生产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毕粳41号系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黔西北高海拔高寒山区生态条件和稻作生产实际采用目标亲本选择、定向单株培育而成的高产、抗寒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2000—2001年两年的贵州省粳稻区试中,平均较对照毕粳37号增产8.34%,在2002年的贵州省粳稻生产试验中,平均较对照毕粳37号增产11.58%。全生育期170d左右,株高95.0~105.0cm,有效穗292.5万/hm2左右,平均穗粒数110~14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28g。稻米品质测试分析,该品种是一个低直链淀粉软米品种。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目前南方双季稻区适用型紫云英品种缺乏的现状,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选育出了适于在双季稻区种植利用的紫云英新品种湘紫2号。[方法]通过开展多点田间品种比较试验和示范,了解湘紫2号的生长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湘紫2号在湖南双季稻区种植表现出极早花、适产、养分含量高、抗性好、耐迟播、适应性广等优点。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及早开沟,科学施肥,施用磷钾肥以小肥换大肥,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翻沤。[结论]湘紫2号的推广应用对解决原有紫云英品种与双季稻种植上季节不相匹配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紫云英生产、培肥地力和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