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本文观察了不同浓度的吡喹酮、奥芬达唑对似锥低颈吸虫的体外作用,结果显示:吡喹酮在0.01μg/ml时有杀灭作用,在0.05μg/ml就有较强作用,而奥芬达唑在0.05μg/ml才有杀灭作用,在0.1μg/ml才有较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对棘口科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mconoideum)和宫川棘口吸虫(Echinoasotomamiyagawai)的排泄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比较。结果显示,两种吸虫的排泄系统均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囊组成。似锥低颈吸虫焰细胞的纤毛数为115条,宫川棘口吸虫为125条。似锥低颈吸虫的排泄管和排泄囊壁内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而宫川棘口吸虫则含少许微绒毛。两种吸虫的排泄管壁合胞体和管腔内含有丰富的脂滴。两种吸虫排泄系统均具有吞噬作用。  相似文献   
3.
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mconoideum)的成熟精子分为前段和主段。前段含两条鞭毛轴丝和一圈连续纵向排列的膜下微管;主段含两条不等长鞭毛轴丝、核、线粒体、糖原,背侧和腹侧的膜下微管。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精子细胞出现胞质突起,核与胞质突起部的质膜之间出现特殊分化区域(ZD)。特殊分化区域的组成包括质膜下一排膜下微管,两个具有横纹小根的中心粒和1个中心粒间体(Intercentriolanbody)。鞭毛从中心粒伸出,延伸,与中间不断伸长的胞质突起平行,核旋转,拉长,与细长的线粒体前后进入胞质突起,最后鞭毛从近端到远端(Proximitodistally)与中间胞质突起融合,并从精子细胞群上脱落,形成成熟精子,遗留下精子细胞群的残体。残体(Residualbody)上含弓形膜结构,线粒体,鞭毛轴丝残余以及电子致密颗粒,在一个残体上,至少有10个以上的精子断端。  相似文献   
4.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棘口属(Echinostoma)的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低颈属(Hypoderaeum)的似锥低颈吸虫(H.conoideum)的卵黄细胞发育超微结构变化。两种吸虫卵黄细胞发育过程比较相似。卵黄小叶外被覆一层基膜。未发育卵黄细胞含有较少细胞质,大量游离核糖体。发育期卵黄细胞含有较多细胞质,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卵黄球。成熟期卵黄细胞的胞质丰富,粗面内质网减少,位于核周围和细胞边缘,胞质内还出现大量糖原和包涵体。在似锥低颈吸虫的发育期和成熟期卵黄细胞内,还出现脂滴。  相似文献   
5.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的似锥低颈吸虫(Hypoderaeutnconoideum)和宫川棘口吸虫(Echinostomamiyagawei)的成虫体被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前者头领呈半圆形,头棘埋于体被皱襞中,依稀可见。体棘自头领分布至腹吸盘处,棘呈鳞片状,瓦片状重叠排列。后者头领发达,头棘37枝清晰可见。体棘自头领后分布至虫体后1/3处,前1/3部体棘分布最密,腹吸盘后逐渐分布稀疏,棘呈扁长形和鳞片状。似锥低颈吸虫皮层明显厚于宫川棘口吸虫。两虫皮层含杆状和圆形分泌小体,但似锥低颈吸虫皮层中部还有较多的线粒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