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he irrigation return-flow coefficient (IRFC) is based on rule of thumb estimations in most aquifers in Iran. The errors may be significant, and thus misleading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We used lysimeters to more accurately predict IRFC. Five wheat and barley farms of different soil textures, which were irrigated using a border system, plus one with a sprinkler system, were selecte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lysimeters. The practices at each farm were applied to the lysimeters. Irrigation return flows (IRF) were measured every other day over two growing seasons. The IRF time series displayed sharp peaks at the initial stages of the growing season and decreasing towards the end. IRFCs were classified into early and late stages. The average IRFC during the early stage was 29.9%, decreasing to 6.5% in the late stage. High IRFC values are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border irrigation to provide a small uniform amount of water, and over-irrigation due to low water demand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growth. Variations in annual IRFCs of 0.4 to 38.7% are functions of total applied water, border length, management and soil texture. The early stage IRFC for the sprinkler system was small. Therefore, high early stage IRFCs can be reduced by changing from border irrigation to a sprinkler system.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牛干扰素调节因子7(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7,IRF7)蛋白,并对其进行纯化,进而制备高纯度的牛IRF7兔多克隆抗体。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分析牛IRF7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参考GenBank已公布的牛IRF7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105040.1)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的MDBK细胞中扩增牛IRF7基因,连接至pMD19-T克隆载体,提取质粒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质粒pET-28a-IRF7。将重组质粒pET-28a-IRF7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通过SDS-PAGE进行表达产物的分析与鉴定。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间接ELISA测定兔抗牛IRF7多克隆抗体效价,经BVDV感染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抗病毒因子IRF7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RF7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无信号肽,存在较多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与三级结构的三维模型一致,说明该蛋白可能存在很好的抗原潜力。PCR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 497 bp的IRF7基因片段,成功表达牛IRF7蛋白,分子质量约为60 ku,间接ELISA测得兔抗牛IRF7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 000,并可与牛IRF7蛋白发生免疫反应,感染BVDV毒株的MDBK细胞中IRF7表达量下降;BVDV感染过表达IRF7后的细胞发现,IRF7能显著促进干扰素-β(IFN-β)的表达(P<0.05)。综上,本研究成功表达纯化了牛IRF7蛋白,并制备兔抗牛IRF7多克隆抗体,为阐明牛IRF7在先天免疫抗病毒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 ES2-EGFP-IR F1,并在COS-7细胞中过量表达。根据绵羊IRF1基因c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 ES2-EGFP-IR F1质粒,用电穿孔法,以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并用LPS刺激,用定量PCR方法检测IRF1基因的表达量是否升高。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IR ES2-EGFP-IR F1转染细胞后,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且可以过量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通过转染的确会对细胞造成影响,排除转染试剂及未融合GFP的作用后,效果仍然明显。利用LPS刺激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 h,IRF1基因的表达量较未用LPS作用的对照组有更高倍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Wip1是由基因ppm1d编码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不仅在细胞应激反应、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还参与调控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生等过程。Wip1能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激活,而NF-κB又是TLR4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分,因此推测Wip1在LPS诱导的TLR4信号通路中可能起调控作用。Western印记结果显示,在Wip1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中,TLR4信号诱导的IRF3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与此相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揭示,受LPS刺激后,Wip1基因敲除的MEFs比野生型细胞产生更少的I型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如Mx1,Mx2和Rasd2。将野生型和磷酸酶失活的Wip1分别回补进Wip1缺失的MEFs,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体Wip1回补的细胞系进一步验证该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发现野生型和磷酸酶失活的Wip1均能促进LPS诱导的ISGs的表达,Wip1不依赖于其磷酸酶活性来促进TLR4介导的I型干扰素反应。研究首次发现Wip1能通过增强IRF3的磷酸化来促进I型干扰素的表达,揭示了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火炭母口服液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及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阳性药物组小鼠灌胃庆大霉素(20 mg/kg),火炭母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16、8和4 g/kg火炭母,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给予等体积的PBS,连续给药8 d。预防性给药2 d后,空白对照组小鼠灌胃0.2 mL PBS,其他组小鼠一次性灌胃0.2 mL 5×104 CFU/mL鼠伤寒沙门菌溶液。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解剖取肝脏,制作组织切片并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平板培养基培养肝脏组织悬液检测小鼠肝脏载菌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α干扰素(IFN-α)、IFN-β、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TANK结合激酶1(TBK1)、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肝脏病理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有淤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明显肿胀、排列紊乱,胞质染色加深,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经火炭母处理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少量炎症细胞,淤血及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情况得到改善,肝细胞染色深、轻微肿胀、排列紊乱,而中、低剂量组除肝细胞胞质染色深、轻微肿胀、排列紊乱外,其他病变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中鼠伤寒沙门菌负荷显著增加(P<0.05),IRF3、P-IRF3、IFN-α、IFN-β和IFN-γ表达显著下降(P<0.05),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火炭母各剂量组小鼠肝脏中鼠伤寒沙门菌负荷均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火炭母能明显增强TBK1蛋白的磷酸化和IRF3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P<0.05),增加IFN-α、IFN-β、IFN-γ的蛋白水平(P<0.05),且能显著降低TNF-α和IL-1β的分泌(P<0.05)。【结论】火炭母可能通过上调TBK1-IRF3途径诱导IFN产生,缓解鼠伤寒沙门菌感染致小鼠肝损伤,以8 g/kg给药剂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赵祥  张义兵 《水产学报》2021,45(9):1592-1604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家族成员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机体细胞感染病毒时单独或共同调控干扰素基因(IFN)的表达。IRF家族蛋白结构非常保守。其中N端DBD结构域赋予了IRF蛋白结合IFN启动子的功能,而C端IAD主要介导蛋白互作,因而不同IRF成员可能在不同的信号通路中发挥功能。哺乳动物IRF家族有9个成员,IRF1~9。鱼类IRF家族有11个成员,除了IRF1~9外,还包括硬骨鱼类特有的IRF11,以及在鸟类基因组中也存在的IRF10。哺乳类研究表明,IRF1/3/5/7/9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正调控IFN基因的表达,而IRF2则负调控IFN的表达。近十多年来,鱼类IRF家族的功能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论基本来自于体外的实验数据。本文综述了鱼类IRF家族成员的表达、亚细胞定位以及调控IFN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基因仅表达于免疫相关细胞,在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中华鳖高通量测序预测的IRF4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14581444),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验证其编码区;通过荧光定量检测IRF4基因在健康中华鳖中组织表达情况以及脂多糖、聚肌胞苷酸诱导后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3xflag-IRF4,检测过表达IRF4基因后细胞对中华鳖虹彩病毒的敏感性,以及对干扰素启动子、NF-κB启动子的活性。试验结果显示,IRF4基因编码区和GenBank中序列完全相同,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DNA结合结构域和1个IRF相关结构域;荧光定量结果分析显示,IRF4基因表达于所检测的组织和器官,其中在血液、肝、脾中表达较高,脂多糖和聚肌胞苷酸均能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RF4基因的表达;过表达IRF4基因后降低细胞对中华鳖虹彩病毒的敏感性,过表达IRF4基因能显著诱导干扰素启动子活性,抑制NF-κB启动子活性。上述结果为更深入研究中华鳖IRF4参与机体免疫应答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Wip1是由基因ppm1d编码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不仅在细胞应激反应、增殖分化中起重要作用,还参与调控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生等过程。Wip1能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激活,而NF-κB又是TLR4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分,因此推测Wip1在LPS诱导的TLR4信号通路中可能起调控作用。Western印记结果显示,在Wip1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中,TLR4信号诱导的IRF3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与此相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揭示,受LPS刺激后,Wip1 基因敲除的MEFs比野生型细胞产生更少的I型干扰素IFN-β和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 ISGs), 如Mx1, Mx2Rasd2。将野生型和磷酸酶失活的Wip1分别回补进Wip1 缺失的MEFs,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体Wip1回补的细胞系进一步验证该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发现野生型和磷酸酶失活的Wip1均能促进LPS诱导的ISGs的表达,Wip1不依赖于其磷酸酶活性来促进TLR4介导的I型干扰素反应。研究首次发现Wip1能通过增强IRF3的磷酸化来促进I型干扰素的表达,揭示了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敲除干扰素调节因子3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复制的影响。使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IRF3基因敲除PK15细胞系。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IRF3-sgRNA,转染至HEK293T/17细胞,收获慢病毒并感染PK15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多克隆细胞系,T7酶切鉴定后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PK15-IRF3-/-单克隆稳定细胞系。为验证敲除IRF3基因稳定细胞系是否构建成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RV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病毒复制情况并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PK15-IRF3-/-细胞系感染PRV-GFP后PK15-IRF3-/-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感染PRV野毒(PRV-QXX)后PK15-IRF3-/-病毒滴度明显强于PK15细胞,PRV的gE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K15细胞。在mRNA水平检测两种细胞中PRV TK基因的变化也得到相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感染PRV-QXX后,PK15细胞中IFN-βmRNA会随着时间增加显著增高(P<0.05),但PK15-IRF3-/-细胞中IFN-βmRNA则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敲除IRF3基因后显著促进PRV的增殖,IRF3在病毒的复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伪狂犬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克隆首次得到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的部分序列。该序列长1878 bp,包含长137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59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51 k D。经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太平洋鳕IRF3的氨基酸序列包括1个含有5个保守色氨酸残基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BD)和1个保守的C端IRF关联域(IRF association domain,IAD);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太平洋鳕IRF3与其他物种的IRF3亲缘关系较近。应用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对IRF3在不同组织和不同日龄(days post-hatching,dph)仔鱼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干扰素在仔鱼期的免疫作用进行分析。组织表达绝对定量结果显示,性腺,肝和胸腺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不同日龄仔鱼IRF3表达量结果显示,IRF3在受精卵就已经表达,在25 dph表达量大幅提高。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太平洋鳕干扰素作用机制以及其在早期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