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箬竹属植物的叶绿体DNA分析(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箬竹属植物和赤族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方法]以箬竹属13个竹种及其近缘的赤竹属3个竹种为材料,采用PCR方法扩增叶绿体trnL-trnF间隔区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系统树。[结果]利用已发表的trnL-trnF序列通用引物扩增出长度为1008~1103bp的trnL-trnF片段,比较长度为940bp。cpDNA序列聚类将箬竹属与赤竹属竹种混合聚在一起,同源性为99%以上,可分为五组。其中,髯毛箬竹、广东箬竹、小叶箬竹、华箬竹、毛鞘箬竹、矮箬竹、胜利箬竹、箬竹、箬叶竹、粽巴箬竹、翠竹和菲白竹12个竹种聚为一组;泡箬竹、天目箬竹、阔叶箬竹和美丽箬竹4个竹种各自成一组。[结论]竹种间的同源性极高表现为较慢的进化速率,提供的信息位点很少,不能很好地解决箬竹属种间的系统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阔叶箬竹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扩大阔叶箬竹种群数量和栽培范围,对阔叶箬竹繁殖方法进行了研究。测量了分株繁殖和埋鞭繁殖2种方法下的生长指标变化并比较分析了2种繁殖方式。结果表明,采用分株方法繁殖时,秆数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新竹高度、叶片数、叶长、叶宽和出笋数都有显著性影响。采用3秆·丛-1的分株繁殖方式相比1秆·丛-1和5秆·丛-1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采用埋鞭方法繁殖时,鞭长对阔叶箬竹的成活率和新竹高度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其叶片数、叶长、叶宽以及出笋数没有显著性影响。采用10 cm鞭段长度的埋鞭繁殖方式相比5 cm和20 cm鞭段长度成活率更高,植株生长状况更好。相同养护条件下,埋鞭繁殖成活率稍高于分株繁殖,而分株繁殖的竹苗比埋鞭繁殖的株高更高并且出笋数也更多。这些数据可为今后阔叶箬竹的产业化生产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美丽箬竹是优良观赏经济竹种,对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设置竹苗密度、光照、养分、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其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形态性状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情况,为竹子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竹苗密度处理条件下,美丽箬竹地下茎形态指标随竹苗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其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则以2鞭段处理表现最好,其次分别为3鞭段、对照、4鞭段处理;(2)光照处理美丽箬竹形态指标总体上随光照减弱而逐渐减小;(3)养分处理条件下,梯度2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4)水分处理条件下,间隔6 d浇水处理形态特征表现最好,对照最差。研究发现:(1)不同处理造成美丽箬竹地下茎、地上竹株形态特征发生复杂变化,最终导致竹子无性系种群生长拓殖能力的差异;(2)多因素藕合异质环境条件下美丽箬竹种群生理生长与生态行为及其形成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7种箬竹抗寒特性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明7种箬竹Indocalamusspp.的抗寒特性,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夜间低温胁迫后7种箬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各种箬竹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日变化规律呈近似“W”型;广东箬竹Indocalamus guangdongensis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等参数值均低于其他箬竹种;小叶箬竹I.pumilus具有最高的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值;髯毛箬竹I.barbatus的Fv/Fm,Fv/Fo值均高于其他几种箬竹,说明广东箬竹最容易遭受低温胁迫,抗寒性差,而小叶箬竹和髯毛箬竹抵抗低温能力较强。可见,利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来鉴别箬竹种间抗寒性是可行的。图4表3参15  相似文献   
5.
箬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水芳  喻勋林  李姣娟  文瑞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032-6033,6035
分别用水浴和超声2种方法提取箬叶中的总黄酮。通过单因素水平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剂为乙醇;水浴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85%,回流时间3h,液-固比20:1,水浴温度85℃;超声最佳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85%,超声时间30min,液-固比20:1;且超声方法优于水浴方法。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测定箬叶总黄酮含量,冬季采摘的叶为1.92%,夏季采摘的叶为1.38%。  相似文献   
6.
部分箬竹属植物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AFLP技术,选择EcoR I/Mse I这一酶切组合,应用9对(EcoR I+3)/(Mse I+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检测16种箬竹和5个形态相似的外源竹种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在21个样品基因组中共获得1 367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共有条带115条,特异性带273条,特异性缺失条带72条.在16个箬竹样品基因组中共获得1 193条清晰的谱带,其中共有条带190条,特异性带177条,特异性缺失条带98条.这些特异性带或特异性缺失条带可作为识别不同竹种的分子标记.聚类结果表明:所有的箬竹属植物聚成一类,其他5种外源植物聚成一类.此外,AFLP分析提供的分子证据,支持耿氏分类系统(1996),将天目箬竹归入阔叶箬竹中.  相似文献   
7.
峨眉箬竹竹叶挥发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样法和TCT-GC-MS联用技术,对蛾眉箬竹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采集、鉴定及分析,共获碍4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0种成分,其中(z,z)-9,12-十八酸二烯甲酯含量最高、为27.23%;其次为13-二十二烯酸甲酯(13-三嵛烯酸甲酯),含量为18.25%.在40种成分中,有酯类15种、醇类6种、醛类8种、酸类8种、酮类2种、烯类1种,含量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4.13%、7.28%、4.65%、3.40%、0.42%和0.12%.  相似文献   
8.
以髯毛箬竹为试验材料,于10月采用叶面喷施的处理方法,研究不同浓度(0、150、300、450mg.L-1)的纳米TiO2对髯毛箬竹光合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浓度的纳米TiO2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髯毛箬竹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缓解光合"午休"现象,其中以150mg.L-1纳米TiO2处理的促进效果最佳。在10:00和午休的12:00时,150mg.L-1纳米TiO2处理的Pn、Gs及Tr分别比对照提高了9.7%、30.41%、17.97%,和41.84%、20.79%、18.57%,均与对照差异显著。髯毛箬竹光合能力的提高是气孔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光合"午休"现象的缓解主要通过非气孔限制因素的改善,而最大光合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气孔因素来调节。  相似文献   
9.
箬竹叶片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箬竹叶片中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开展箬竹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对箬竹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箬竹叶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及总干物质含量分别为63.7,7.1,45.0,450.0 mg/g;17种常见的氨基酸种类均能检测出,总氨基酸含量(T)为40.1 mg/g,人体...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研究竹亚科中,发现有八种新植物,均分布于广东地区,现给予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