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黄河流域短季棉新品种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2006年黄河流域麦套棉和夏播棉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的主要性状表现以及不同年度间参试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6%的麦套棉品种籽棉产量集中在3 126.6~3 753.8 kg/hm2,夏播棉品种籽棉产量在2 430.0~3 010.5 kg/hm2;60%麦套棉和全部短季棉品种的纤维比强度未达标;枯萎病和黄萎病指数偏高;衣分变幅较大,铃重、子指相对稳定.麦套棉产量和品质年度间变化不大,枯萎病指数有升高趋势;夏播棉产量略有增高,抗枯萎病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雷林一号桉树人工林套种菠萝和不套种菠萝对印度黄脊蝗 Patangasuccincta(Johan)发生为害程度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套种菠萝的桉树人工林,有明显减轻为害的作用(平均保护桉树高生长量的12.3%)。这不仅对综合治理印度黄脊蝗具有生产实际意义,也为混农林业提供了虫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米和小麦间作农田水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清种玉米、清种小麦、玉米和小麦间种比例分别为4∶1、3∶1和2∶2农田的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小麦和玉米的强烈竞争和相互影响使作物的农田水分动态变化和作物耗水量产生变异,以及受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最终导致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出现明显差异.其中3∶1间种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小麦产量达到2707.2kg/hm2,玉米产量达到11191.5kg/hm2,而清种小麦和清种玉米的产量分别为2355kg/hm2和10153.5kg/hm2.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北低平原区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由于超量开采而严重匮乏的局面,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对区域内两大主要节水作物油葵和夏玉米从栽培模式上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套油葵-夏玉米双丰收的节水栽培技术.立足于河北低平原区生产和气候特点,从油葵和玉米的播种、管理、收获等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针对黑龙港流域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由于超量开采而严重匮乏的局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立足于黑龙港流域的生产和气候特点,以区域内两大主要节水作物——油葵和夏玉米为试验材料,以7月5日轮作直播玉米为对照,在套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60cm等行距,40cm+80cm宽窄行)和玉米不同播期(6月20日、25日和30日)对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葵.夏玉米套播时,采用宽窄行种植、6月25日播种玉米,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最高,达到了40080元/hm2。在黑龙港流域可以采用油葵一夏玉米套播种植模式,部分替代目前耗水量巨大的小麦一夏玉米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泽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8-14900,14906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玉米适时早套,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于5月15、20、25、30日和6月5日采用5个播期处理,麦套采用畦埂与套种行2种不同间距的套种方式,观察和测定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结果]共生期间,不同播期玉米的展开叶数、可见叶、种子根数、次生根数播期早的均多于播期晚的,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播期早的均重于播期晚的,株高播期早的高于播期晚的;同期播种的麦套玉米畦埂的多(或重或高)于套种行的;整个生育期,不同播期种子根和次生根无差异;而播期越晚叶片数越多、株高越高,产量5月25日套种最高,与单作玉米最高产量差异显著,但不极显著。[结论]玉米适时早套,麦收后立即中耕灭茬,适时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密度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套播小麦作为轻简栽培的一种播种方式在稻麦两熟生产中广泛应用.本试验在江苏淮北地区设计不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增大;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亦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SOD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可用二次曲线方程模拟,在花后14~16 d达峰值,且随密度增加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峰值数值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MDA含量呈上升的变化特征,且随密度增大,数值变大;花后35 d剑叶SOD酶活性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MDA含量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则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