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菌野生菌株(Jgms)在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驯化24代,获得一株抗井冈霉素的突变菌株(Jgmr).毒力测定结果,井冈霉素对Jgmr的EC50为11.6766μg.mL-1,是出发菌株EC50(0.3236μg.mL-1)的36.77倍.Jgmr在不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1-10代后,各代在含10.0μg.mL-1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表明Jgmr具有一定的稳定性.Jgmr与Jgms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与致病力的比较结果表明,Jgmr在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菌核形成量均比Jgms差,两者的菌落和菌丝体形态、菌核色泽与形状明显不同,Jgmr对水稻离体叶片的致病力明显比Jgms弱.  相似文献   
2.
井冈霉素A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水稻纹枯病菌 Rhizoctonia solani AG- 1IA在含系列浓度井冈霉素 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PDA)上的菌丝生长速率 ,计算出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2 30 9+0 .872 0 X,r=0 .9910 ,药剂的 EC50 =10 6 .9μg/ m L,EC75=6 34.5 μg/ m L。在含 5 0 0 μg/ m L井冈霉素 A的 PDA上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为 74 .1% ,而田间水稻植株上人工接菌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 0 μg/ m L药液喷洒后 7d和 14 d的防效即可分别达到 77.4 %和 76 .7% ,即药剂在 PDA平板上的理论抑制作用仅是田间活体植株上对病菌实际作用效果的 1/ 10。比较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 ,井冈霉素 A具有对病原菌和寄主植物双重作用的特性。研究首次发现 ,在室内培养基上不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长的 1μg/ m L的井冈霉素 A可以在水稻植株未喷药部位产生防御水稻纹枯病的作用 ,且能够持续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相关酶——过氧化物酶 (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的活性增高,表明该药剂可以激发水稻抗性防卫反应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APSA-80对井冈霉素的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750倍的井冈霉素药液中加入0.01%、0.02%和0.04%浓度的表面活性剂APSA-80后,其表面张力降低了32.87%~53.66%、药液液滴在水稻的叶表面和叶背面的接触角分别降低了25.26%~51.98%和36.88%~47.34%,在叶鞘上降低22.38%~37.18%;药液在叶片上的沉积量提高约1.6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PSA-80能够提高井冈霉素药液抗雨水冲刷能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APSA-80能够提高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的效果和延长其持效期。药后14 d,加入0.02%和0.04% APSA-80的处理防效明显高于单用;药后21 d,加入0.04%的,防效仍保持86.58%(96年)和90.93%(97年),极明显高于单用。  相似文献   
4.
井岗霉素在水稻叶片中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井岗霉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紫外检测器UV,检测波长210nm,以甲醇与Na2HPO4缓冲液(pH=7,体积比为2∶98)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1,以甲醇/水(体积比为9∶1)为提取溶剂,以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并研究了井岗霉素在水稻叶片上的残留行为。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4.25%~102.25%,变异系数(CV)为1.64%~2.98%,最低检出限为0.92mg·kg-1,方法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或不添加表面活性剂9708的井岗霉素在稻叶中的半衰期(T1/2)分别为2.4和3.0d,最终残留量未检出。  相似文献   
5.
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强致病菌株GD-118为供试菌株,在室内观察了井冈霉素(Jinggangmycin)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3.360 3+1.320 4x,相关系数r=0.962 6,理论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70.2μg/mL,EC95为6 341.5μg/mL。与不加井冈霉素的空白对照相比,用井冈霉素处理后水稻纹枯病菌的菌落边缘明显凹凸不平,边缘菌丝更密集、颜色加深,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的干质量逐渐降低,但菌落表面菌丝的密集程度有所增加、颜色更深;空白对照的菌核呈颗粒状、褐色,散生于菌落表面,边缘较多而中间较少;用井冈霉素处理后的菌核多数为粉状、浅褐色,部分菌核会连在一起呈块状,分布在菌落外围呈明显的双环形,具不规则的凹凸型菌落边缘,并且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菌核的干质量有所增加,菌核出现时间比空白对照提前约24h。另外,随着井冈霉素处理浓度的增加,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细胞核平均数目和分布范围均有不正常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井冈霉素对3种生防芽孢杆菌的生长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碟法测定了井冈霉素对12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6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及3株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离体抑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种以及同种不同菌株的芽孢杆菌对井冈霉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从总体上看,井冈霉素A对大多数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大多数蜡质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抑制活性较低,在1.00×10^5mg/L浓度下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井冈霉素高产菌株原生质体诱变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k-121-5为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并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通过筛选得到5株较为高产的菌株,经连续传代、摇瓶发酵,井冈霉素A产率比出发菌株提高14%~26%。  相似文献   
8.
稻纹枯病菌对井岗霉素抗药性检测、监测和诱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了云南、浙江、江苏. 安徽、黑龙江、吉林等不同用药水平地区的 20个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菌株对井岗霉素的抗性,发现各地稻纹枯病菌群体及个体对药剂的敏感度与野生菌株没有显著差异。证明井岗霉素尽管在我国部分地区施用已有l5年左右,田间迄今并没有出现抗药性问题。1986—1989年对6个点监测结果表明该菌对井岗霉素的敏感度在年度间没有明显变化,室内抗药性诱导,也未能获得抗性菌株。  相似文献   
9.
6%井冈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WP对稻曲病的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6%井冈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WP对稻曲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07年在安徽省凤台县对稻曲病进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用量为1 500、1 800 g/hm2时,6%井冈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WP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均达70%以上,与12.5%纹霉清水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低用量(1 200 g/hm2)条件下,其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有所降低,防效为66.8%,与12.5%纹霉清水剂(3 000 g/hm2)防效间差异性极显著,但与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6 000 g/hm2)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结论]6%井冈霉素.240亿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稻曲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10.
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复合诱变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 jinggangensis Yen)KN-16经紫外线、60Coγ射线、亚硝酸-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摇瓶发酵筛选得到一株井冈霉素A高产菌株F-101,该菌株产井冈霉素A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