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观赏价值较高,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在拉萨从未有过大规模引种栽培牡丹的历史,为了提高本地区园林绿化水平和景观质量,满足人们观赏牡丹的需要,西藏农牧科学院蔬菜所从2009年起开始进行牡丹引种栽培试验,通过多年尝试,发现紫斑牡丹可以适应拉萨气候条件,并能露地安全越冬,已建成紫斑牡丹园。中原牡丹和西南牡丹适应性较差,不适合在拉萨气候条件。文中详细阐述了牡丹在拉萨市栽培和养护管理的技术要点和经验教训,可为在拉萨以及其他高寒地区园林绿化中推广及应用牡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拉萨河流域高寒湿地水质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高寒湿地在生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西藏拉萨河流域内各个典型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流域内各项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湿地的总N、Cu元素含量都超出了Ⅰ类水质标准;总P、Zn没有超标;Mn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3倍外,其他均小于国家标准;Fe元素含量除了塘嘎郭湿地超标7倍外,其他均小于标准。总N、总P、pH值、Cu、Fe等因子对拉萨河流域内各个高寒湿地水质污染贡献最大。拉萨河水体有机污染较重,其余各个湿地有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同时流域内湿地独特的自然因素造成该流域内重金属污染偏高。对策建议包括应加大对城市污水的治理,加强流域内及周边矿藏资源的开发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4.
西藏拉萨地区5000a来古气候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西藏拉萨桑达第四系剖面的研究,采用植硅体、分子化石等气候待用指标,并配以TL测年,探讨了拉萨地区5000a来气候及环境变迁.结果表明:1)在5.889Ka.BP-2.3 Ka.BP,植硅体形态类型为齿形-平滑棒型、石屑型、网脊块状,反映的植被景观为森林-草原景观,气候温凉;C27+C29/C31+C33值>1,木本...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在西藏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其产量和品质受病害影响严重。为了在拉萨市生产上推广抗性好的品种,对引进的7个马铃薯品种(系)(‘鄂薯3号’、‘鄂薯4号’、‘鄂薯5号’、‘鄂薯7号’、‘鄂薯8号’、‘HB0389-18’、‘米拉’)进行病害抗性和块茎产量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米拉’和‘鄂薯7号’的植株生长旺盛、病害发生少、产量高,适合在拉萨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杨勇  张勇  唐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07-6809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7.
无资料地区缺少有关耕地经济价值评价的历史数据,该文以西藏省拉萨市为无资料研究区,选择夜间灯光数据,辅以数字高程模型和道路数据,基于农业区位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10年拉萨市的耕地经济价值进行分级评价,旨在探讨一种适用于无资料地区某个历史时期的耕地经济价值评价方法,以填补该地区耕地经济价值的数据空白。首先选择城关区为试验区,基于2010年地面真实数据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总精度达84%),然后以灯光亮度等级划分拉萨8县(区)的经济差异,进而将方法应用于拉萨全市,得到2010年拉萨市耕地历史经济价值评价结果,评价的总精度达82.6%,Kappa系数0.722,表明该文研究方法具有鲁棒性,可以为西藏无资料地区的耕地历史经济价值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3S技术在拉萨市森林植被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合介绍了在西藏高寒生态条件下,利用3S(RS、GIS、GPS)技术对拉萨市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的可行性、技术路线及成果精度,并指出了3S技术在西藏森林调查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尝试在青藏高原县级尺度上对荒漠化区域进行划分,并分析不同荒漠类型的分布特征,为荒漠区划及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为例,利用2018年的TM遥感影像,2000—2018年的MODIS影像数据,结合GIS制图技术,通过长期野外调查,探讨高寒区荒漠分类系统。[结果] 在分析荒漠形成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荒漠分类的主要原则和划分指标。利用气候区划、地表物质组成、地貌形态及成因、植被盖度等指标,将拉萨市城关区荒漠划分为2个Ⅰ级类型,7个Ⅱ级类型,18个Ⅲ级类型,31个Ⅳ级类型,并确定各级各类荒漠的面积及空间分布范围。[结论] 确定了高寒区荒漠分类的指标,对城关区的荒漠区域进行分级分类。初步建立了西藏高寒地区的荒漠分类体系,奠定了青藏高原高寒区荒漠分类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输氧浓度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选用5世代拉萨白鸡种蛋进行孵化。试验分为8组,每组各1 000枚拉萨白鸡种蛋,对照组全程不输氧,试验1组的氧气浓度为21.00%~22.50%,试验2组的氧气浓度为22.51%~23.50%,试验3组的氧气浓度为23.51%~24.50%,试验4组的氧气浓度为24.51%~25.50%,试验5组的氧气浓度为25.51%~26.50%,试验6组的氧气浓度为26.51%~27.50%,试验7组的氧气浓度为27.51%~28.50%。结果表明,试验7组的总出雏数、健雏个数、健雏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均最高,分别为:851羽、813羽、95.53%、85.10%、91.21%;试验7组的头照死胚个数、死精率、二照死胚个数、弱雏率、毛蛋个数、死胎率均最低,分别为:18枚、1.93%、29枚、3.88%、35枚、3.75%;对照组的无精蛋个数、头照死胚个数、死精率、二照死胚个数、死雏个数、死雏率、毛蛋个数、死胎率均最高,分别为:68枚、87枚、9.33%、146枚、8枚、1.42%、136枚、14.59%;对照组的受精蛋个数、受精率、总出雏数、健雏个数、健雏率、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均最低,分别为:932枚、93.20%、563羽、529羽、93.96%、56.30%、60.40%;试验2组的弱雏率均最高,为4.88%;试验6组的受精蛋个数、受精率、弱雏个数均最高,分别为:942枚、94.20%、37羽;试验6组的无精蛋个数、死雏率均最低,分别为:58枚、0.49%。通过该试验,为拉萨白鸡种蛋在高原上进行供氧孵化试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