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小叶女贞叶的水提物对脲酶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开发一种低廉优质的植物性脲酶抑制剂,同时也是对废弃物的再利用。从小叶女贞的叶片中提取并分离了抑制脲酶的活性部分(LQE),收得率为5.92%。LQE对刀豆脲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5 mgLQE与76.3 mg硼砂的抑制效果相当。LQE对脲酶的抑制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4~60℃)而增强。pH5.5~9.0范围内,LQE有明显的抑制脲酶的活性,而且中性和碱性环境中LQE的抑制率高于酸性环境。加入β-巯基乙醇(2-Me)后,脲酶的活性恢复,说明LQE是通过与脲酶的-SH发生作用而导致脲酶的活性降低。LQE可以有效抑制不同土壤中脲酶的活性,延缓尿素的水解,并且其抑制程度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小叶女贞广泛分布于中国,有耐修剪、生长快、低廉、环保等优越性能,因此可以利用其叶片提取物降低土壤脲酶的活性,提高尿素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女贞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女贞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对承珠盘的结构和功能、胚囊的营养等进行了讨论.胚珠悬垂倒生,单珠被,薄珠心,有珠被绒毡层及承珠盘分化.表皮下单孢原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线列上四分体,蓼形胚囊发育;成熟胚囊具七细胞,两极核在受精前融合.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施肥对女贞抗旱性的影响,采用N、P、水分三因素三水平的L9 (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女贞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因素对女贞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效应不同.3个因素对女贞净光合速率的重要性顺序是:N肥(B) >水分(A) > P肥(C);对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性顺序为:水分(A) >N肥(B) > P肥(C).水分和N肥对女贞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要比P肥显著.2)在干旱胁迫条件(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下,施低N(7.5 g)高P(15 g),即A3B2C3组合为最优.N、P肥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可以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女贞的蒸腾速率.因此在干旱地区栽种女贞可以施低N高P来提高其成活率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小蜡绢须野螟Palpita inusitata(Butler)在浙江丽水1 a发生7代,以幼虫在虫苞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幼虫开始活动,3月下旬出现成虫,以后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上旬、10月中旬。成虫趋光性和飞行能力均较弱,卵大多散产于叶背中脉附近,2~7粒排成一线。幼虫共5龄,织苞危害小蜡叶片,老熟幼虫在虫苞内或枯枝落叶中结薄丝茧化蛹。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从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 Ait.)中提取红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女贞子红色素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女贞子红色素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体积分数为3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微波功率600 W,微波处理时间40 s,浸提温度40℃。该红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对添加剂、还原剂、光照、金属离子(Al3+、Fe2+、Ca2+、Mn2+、Ni2+)等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它的抗氧化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上海和广州的36尾棘头梅童鱼的外部形态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头部头棘和鳞片鳞嵴这两个外部形态特征与该种类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线形回归法分析了17个可量性状和8个可数性状。结果表明:头部头棘的特征与背鳍前长、眼间距两个特征之间存在更紧密的联系,而鳞片鳞嵴与下鳃耙数量、眼间距两个特征之间存在更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扬州市江都区7年生女贞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密度调控对其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剖面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调控密度下女贞人工林土壤NH4+-N和NO3--N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3种密度调控下土壤NH4+-N 含量均是秋冬两季较高,春季最低,夏季又有明显回升,且3种密度中的2275株/hm2下NH4+-N含量在4个季节均高于另外2种密度;土壤NO3--N 季节变化与NH4+-N大体一致,在春季含量最低,但不同密度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土温、含水量及有机质均与土壤NH4+-N和NO3--N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且在夏季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女贞子Ligustrumlucidum对镜鲤Cyprinuscarpioyar.Specularis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A组为基础饲料空白对照组;B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大蒜素(纯度为25%);C、D、E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1.0%、1.5%的女贞子粉。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1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125.55g±19.14g)。试验共进行12周。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添加女贞子粉试验组镜鲤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女贞子粉对镜鲤中肠和后肠消化酶的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除D组外,其它试验组镜鲤前肠淀粉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镜鲤前肠蛋白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女贞子试验组镜鲤肌肉的持水能力和D组的pH1值显著降低(P〈0.05),对肌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集于东海北部近海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样品,共测定体长在23~157 mm范围内的棘头梅童鱼474 ind,应用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的食物种类夏季出现较多,春季出现较少;91~110 mm体长组出现较多,≤50 mm体长组和>130 mm体长组出现较少。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较高,秋季较低;≤50 mm体长组较低,>130 mm体长组较高,食物多样性指数随体长的增加而升高。卡方检验显示,棘头梅童鱼主要食物种类宽尾刺糠虾(Acanthomysis latiscauda)、中国毛虾(Aceteschinensis)、七星底灯鱼(Myctophum pterotum)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出现频率有极显著的季节变化,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的出现频率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宽尾刺糠虾和七星底灯鱼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极显著,而中国毛虾、中华假磷虾和中华哲水蚤的出现频率随体长的变化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棘头梅童鱼春冬季、夏季和秋季三个时期的食物组成差异显著;体长聚类分两组,即体长>70 mm和≤70mm之间食物组成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食物的季节变化与该海域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食物组成随发育的变化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其饵料生物种类和大小随棘头梅童鱼体长的增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从女贞果实中提取色素,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测定其光谱;并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女贞果实色素的稳定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女贞果实色素在20℃,pH值2,氧化剂浓度为0.01%的情况下稳定性好;同时表明pH值对其稳定性影响很小;温度达到80℃时该色素受到破坏,氧化剂(H2O2)的浓度很低时(0.01%),色素就会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