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18篇
农学   65篇
基础科学   28篇
  32篇
综合类   464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4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同步发电机原动系统基本数学模型入手,提出了一种实现同步发电机原动系统仿真的专用可控硅直流调速系统及其实用装置。该控制系统采用有差调节的模拟调速器,水汽管道特性模拟、自平衡特性模拟和集成块模拟触发器,以及过流与超速保护,并可实现有差-无差调节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3.
非自然越夏区小麦白粉病模拟鉴定病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90~1995年根据陕西省关中麦区小麦白粉病侵染循环特点,人工模拟自然发病条件,在非自然越夏区杨陵(省农科院试验地)成功地建立起白粉病菌可周年存活,且秋、春季均能充分诱发感染的混合菌系病圃,宜对小麦种质材料进行全生育期抗白粉病鉴定。利用该病圃已对陕西省1000余份小麦品种(系)及部分国内外抗源亲本材料做了抗病性鉴定和利用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大兴安岭阿木尔地区天然蓝靛果忍冬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对试管苗生长分化的影响,筛选出分化增殖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分化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2.0 mg/L+IBA 0.3 mg/L+GA30.5 mg/L,芽苗生长速度快,茎秆粗壮,叶片浓绿;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5 mg/L,试管苗根系发达,生根数量多,生根速度快;移栽基质为松针∶草炭∶阔叶=1∶1∶1,空气相对湿度在65%~75%,蓝靛果忍冬组培苗成活率最高,为91.2%,苗木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丰富的艾纳香内生真菌资源,筛选出抗性生防菌株,用于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现,通过水琼脂法对海南产艾纳香进行内生真菌分离,通过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采用滤纸片法评价内生真菌发酵产物对细菌的抑制活性,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评价艾纳香内生真菌对植物炭疽菌的拮抗作用。本研究共分离鉴定出191株内生真菌,分属于27属,45种,其中优势菌属为DiaportheParaphomaEctophomaPenicilliumTalaromycesHypoxylonPhomopsisColletotrichumFusarium。抗细菌活性结果显示,ClonostachysFusariumDiapothe属活性较强。抗炭疽病菌试验显示,TalaromycesEctophomaPenicillium属活性较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海南产艾纳香内生真菌种类的多样性,并首次对其进行了抗病原菌活性筛查,获得的活性菌株可作为微生物源菌剂开发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6.
By using 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cDNA ends) based homologous cloning strategy, we have successfully isolated the genomic and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s of a gene encoding typical DFR (dihydroflavonol-4-reductase) from black-seeded 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oleifera DC.. The gene, designated BcDFR here, is 1 722bp in length and harbors 5 introns with typical splice sites of plant DFR genes. BcDFR cDNA is 1311bp in length with a 1 158bp ORF as well as a 25bp 5‘ UTR and a 128bp 3‘ UTR. The encoded BcDFR protein is 385 aa with a calculated Mw of 42.85kD and a pI value of 5.55.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is gene share extensive homologies to plant DFR genes of wide origins especially high similarities to Cruciferous DFR genes. Sequence analyses such as phylogenetic analysis, conserved domain search and substrate specificity region detection all indicated that BcDFR gene is a quite potentially biofunctional gene. Its cloning enables us to further dissect the possible relatedness between DFR gene and Brassica seed coat color traits and to create transgenic novel yellow-seeded rapeseed germplasm through antisense- or RNAi-suppression of DFR gene expression in black-seeded elite cultivars.  相似文献   
7.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直流伺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电动转向系统原有单一控制方式的不足,根据直流脉宽调制伺服系统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带有助力和阻尼两种模式的综合控制方式。通过对两种模式分别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一种针对占空比和控制模式的修正方法。台架性能试验验证表明,采用这种伺服控制方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快速回正时的平稳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RT-PCR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 DC.)叶片中克隆到4条编码艾纳香脱氢酶(BbADH1、BbADH2、BbADH3、BbADH4)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4条核苷酸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4条艾纳香脱氢酶序列开放阅读框均在900 bp左右,蛋白质等电点(pI)值在5.0~9.0之间,含量最多的氨基酸为亮氨酸(Leu),最少的为色氨酸(Try),具有明显的疏水区和亲水区,N端未发现信号肽,且无跨膜区;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艾纳香BbADH蛋白与其他植物中ADH蛋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且具有脱氢酶的特征功能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艾纳香(B. balsamifera (L.) DC.)BbADH1和BbADH3同处于一个分支,且与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PeADH物种亲缘关系较近,而艾纳香BbADH4和BbADH2处于不同分支,且分别与葡萄(Vitis vinifera)VvADH和烟草(Nicotiana tabacum)NtADH物种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红金银花组织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红金银花的顶芽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红金银花顶芽的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0.2 mg/L),最适蔗糖浓度为20.0 g/L;继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 mg/L)+NAA(0.2 mg/L)+GA3(0.5 mg/L);生根培养以1/2MS+6-BA 0.25 mg/L+NAA 1.0 mg/L+活性炭1.0 g/L,即可得到理想的生根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不同氮、钾营养水平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和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提高小麦子粒产量74.7%~133.9%,低氮条件下,间作提高小麦氮吸收量14.7%~169%;在高氮条件下,间作提高氮吸收量的优势降低;间作提高小麦钾吸收量32%~69%,增施钾肥提高小麦钾吸收量25.5%~57.3%。小麦间作蚕豆能明显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间作平均防效达42.1%~83.1%;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小麦茎叶的氮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3*~0.7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