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3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77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发展包括乡村社区发展和农户发展两个方面 ,二者不能偏废。以岷江上游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黑水为例 ,探讨乡村社区贫困成因及扶贫模式。社区贫困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自然环境条件、传统习俗与贫困文化结合、道路交通贫乏、森林资源利用政策以及落后守旧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段。乡村社区扶贫不同于区域扶贫 ,应以新村建设和易地迁建为主 ,辅以劳务输出、旅游开发和教育扶持。  相似文献   
2.
闽江流域中下游特殊地段防护林营造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闽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营造技术 ,结果表明 ,根据地理、水文、气候、社会经济等因子的差异 ,因地制宜采取相应工程造林技术措施 ,对促进特殊区域防护林的营造成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流域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状态,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流域生态安全评价需要通过评价模型来实现,由于生态安全是一个外延不明确的模糊概念,为此以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运用模型对岷江上游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了评价,建立了1,2,3共三个级别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岷江上游生态安全处于第2级,即处于预警状态。评价结果符合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辐射松种子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经过连续 3年对辐射松种苗特性及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 1)辐射松种子在 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 2年其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6 4 5 % ;( 2 )用 0 5 %的高锰酸钾液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其幼苗出苗率提高 39 2 % ;( 3)用湿润河砂层积催芽的种子其苗木平均苗高 2 4 0cm ,平均地径 0 33cm ,比对照苗高多 4 8cm ,地径大 0 12cm ;( 4)酸性土上培育的苗木平均苗高比碱性土上培育的苗木平均苗高多 9 8cm ,平均地径大 0 16cm ;( 5 )营养袋规格 10cm× 15cm ,营养土配方为腐殖含量 5 0 %的平均苗高 2 3 3cm ,平均地径 0 3cm ,达到一级苗标准 ;( 6 ) 2月底 3月初播种的苗木比 4月底 5月初播种的苗木苗高多 9 1cm ,平均地径大0 16cm ,出苗率提高 35 6 %。经过综合试验研究 ,场圃出苗率由 40 %提高到 80 %以上 ,每公顷产一年生合格营养袋苗达 12 0万株。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涵水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因其组成的差异而导致降水截留、蓄水、径流的变化。作者根据这一规律,以搜集、调查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林冠截留量、地表枯落物蓄水量、苔藓层蓄水量、土壤孔隙蓄水量、土壤不透性能,土壤降水贮存量等进行分析,并赋与没森林植被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以一定的得分,评价不森林-土壤系统的保水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四川西部天然林具有最强的保水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其保护工作,人为干扰严重的类型其保水能  相似文献   
6.
黄河口附近海域海洋生物体中石油烃总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海洋污染中,石油污染是一个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沿海石油的勘探和开采,石油污染对海洋资源的危害日趋严重。本文就黄河口附近海域海洋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种海洋生物肌肉中石油烃含量依次为:双壳类>头足类>甲壳类>鱼类,季节和个体大小及不同区域对石油烃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吴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39-6340
为了了解长江口水中汞污染情况,2013年1 ~ 12月份逐月采集水样以原子荧光法测量其中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估汞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长江口水体中汞含量为0.05~0.16 μg/L,平均值达0.09 μg/L,且不同月份浓度变化较大,呈现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地表水Ⅲ类标准(0.1μg/L)为评价标准,单因子污染评价结果显示长江口汞污染全部高于清洁水平,且有5个月处于污染程度,表明长江口水体中汞含量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林型与降雨量、径流量的关系,为合理调整闽江流域内生态公益林林型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公益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手段,对闽江流域HJ-1A/B CCD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在提取生态公益林资源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水文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流域内不同林型与年降雨量、年径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遥感影像处理和森林资源信息提取,获得了闽江流域30个县市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和降雨量栅格图及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分布图。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6种林型阔叶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经济林与年径流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599 6,0.544 1,0.529 8,0.546 9,0.501 5,0.457 3;与年降雨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574 3,0.757 1,0.783 0,0.729 1,0.853 8,0.882 1。各县市生态公益林的涵养水源能力以大田、闽清、三明、沙县、尤溪等较强,德化、仙游、古田和福州、建瓯、明溪等表现为从一般到较强,光泽和武夷山最差。【结论】流域内不同林型的水源涵养能力大小依次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竹林经济林;当阔叶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面积分别约占有林地面积的20%,18%和26%时,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减轻闽江流域洪涝灾害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闽江流域洪涝灾害成因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加强水利防洪工程建设;建立高效完善的生物防御体系;调整各土地利用比重;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变革不合理营林措施,倡导林业科学经营;加大执法力度,防止工程侵蚀进一步扩大;扩大宣传,提高民众防洪减灾意识;加强洪涝灾害科学研究等防洪减灾的对策。同时指出防洪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逐步建立多维防洪减灾体系,以减轻洪涝灾害,从而为闽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