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1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鼢鼠生活习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东北鼢鼠生活习性定位监测,初步掌握了其活动规律与地形、气温、土壤湿度等生态因子变化的关系,同时还探讨了东北鼢鼠的雌雄比例,繁殖情况、洞道结构和食性等,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华鼢鼠的危害,是造林成活率低,林地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务必要作好鼢鼠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高效弓箭捕杀鼢鼠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古代兵器弓箭、弩弓的射杀原理,改造自制成高效弓箭(GXGJ),结合鼢鼠的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捕杀鼢鼠,简单、易行,捕杀准确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4.
固原市退耕地甘肃鼢鼠发生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从宁夏固原退耕还林区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持续发生的实际出发,以甘肃鼢鼠发生特点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经分析表明固原市退耕地甘肃鼢鼠发生面积124 667 hm2,其中重度危害5 867 hm2;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Garr、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 cipis-rupprechtii Mayr、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山杏Prunus armeniaca Linn、山桃Prunus da- vidiana(Carr.)Franch等常规造林树种,且幼林受害严重;发生状况与退耕地坡向、坡度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是鼢鼠发生的重点区域。并对甘肃鼢鼠大规模人工捕打后自然种群的消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固原市的生态条件和林业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宁夏农林业生产实际和鼢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焦健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3):50-51,57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6.
在通辽市大青沟自然保护区采用带棒堵洞投、悬吊投、带棒开口投、直接投4种方法进行溴代毒鼠磷防治草原鼢鼠试验,累计防治面积2 470 hm2,防治效果达83%,平均灭鼠成本0.90元/只,比人工捕鼠成本降低82%。  相似文献   
7.
高原鼢鼠肌肉脂溶性物质抗缺氧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高原鼢鼠肌肉脂溶性物质(FSC)抗缺氧机制。分别以10%FSC、5%FSC、1%FSC、0.5%CLA(阳性对照)和蒸馏水(阴性对照)给小鼠灌胃,连续10d,在常压缺氧条件下测定小鼠存活时间,并测定小鼠心肌和骨胳肌肌红蛋白含量。结果显示,在浓度为10%时,FSC能显著提高小鼠在缺氧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并显著提高小鼠心肌和骨胳肌肌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8.
马占斌 《青海草业》2009,18(4):48-50
通过对化隆县天然草场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雌雄比与怀仔率的调查,对系统研究草场高原鼢鼠繁殖活动规律,正确掌握和确定最佳防治季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门源县天然草场高原鼢鼠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弓箭捕获法对门源县开然草场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鼢鼠的繁殖期在4月下旬至5月底,此时的雌雄比例为1:0.64,受胎率为82.2%,平均胎仔数4只左右.建议灭治时间为4月20日至5月底.  相似文献   
10.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比了常氧条件下与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鼻黏膜内含P物质(S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神经纤维平均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甘肃鼢鼠在低氧条件下,鼻腔嗅黏膜内含SP及CGRP的免疫反应纤维的平均长度与常氧条件下的比率分别为0.97和1.09,呼吸黏膜的比率分别为1.20和1.22,明显小于SD大鼠的相应比率,但差异均未达极显著水平(0.01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