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9篇
综合类   72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9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育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减数分裂过程,许多分子参与了这个过程的调控,本文就卵母细胞成熟抑制因子(OMI)、成熟促进因子(MPF)、生长分化因子(GDF)、微管辅助蛋白(MAP)、激素、Ca^2 及钙调素等对卵母细胞发育调控机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3.
4.
探讨了白牦牛卵母细胞的采集方法以及卵巢保存温度和时间对其体外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抽吸卵泡,每卵巢平均可获可用卵母细胞4.7枚,再切割卵巢,可显著提高可用卵母细胞数9.8枚/卵巢。将屠宰白牦牛卵巢分别置于20~29℃和30~38℃的生理盐水中,6 h内收集卵母细胞,其成熟率、卵裂率分别为65.7%、41.3%和73.3%、45.7%,两者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但均与<20℃组(16.0%、0)差异显著。在30~38℃下,白牦牛卵巢保存时间超过6 h,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和卵裂率显著下降,卵巢保存时间在2 h以内最好,最晚不超过6 h。  相似文献   
5.
以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周围分离得到的卵丘细胞作为猪体细胞核移植的供核细胞,研究了卵母细胞不同去核方法(盲吸法、活性荧光染色去核法、盲吸法和活性荧光染色法联合去核法)的去核率差异,并比较了卵丘细胞透明带下注核和胞质内注核两种重建胚构建方法的胚胎裂解率、4 8细胞发育率和桑椹胚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以荧光染料染色法的去核率(87.18%)最高,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盲吸法去核所用时间最少(1.2 min/个),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透明带下注核比卵母细胞质内直接注核的卵裂率(40.11%/29.75%)和4 8细胞率(11.86%/6.81%)高,差异显著(P<0.05);桑椹胚率(1.75%/1.79%)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作为胚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之一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自上世纪30年代起至今,许多科学研究人员在牛卵母细胞体外生长、发育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对牛卵母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技术体系已建立,但在卵母细胞成熟机理、成熟调控方面尚存在许多尚未阐明的问题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卵母细胞的来源、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培养液的完善及卵母细胞成熟判定方法等方面详尽介绍了当前牛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精子与卵母细胞质膜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变,特别是精子启动这些信号途径的机制,并讨论与精子诱导的Ca2 振荡发生反应并在卵母细胞激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下游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8.
9.
采用不同浓度的6-BA对果蔗进行了茎尖分生组织的诱导和幼芽增殖试验研究,利用不同状态的培养基对增殖芽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当6-BA浓度为4-5mg/L时,比较适宜于果蔗茎尖分生组织的诱导。在幼芽增殖前期.6-BA的浓度采用2-3mg/L;在将进入生根阶段时,6-BA的浓度采用0.5-1.5mg/L,有利于获得粗壮的幼苗。果蔗幼芽在增殖阶段。适宜采用液体培养基,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Numerous studies are available reporting the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reproductive activity in Indian fishes. The majority of these reports deals with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gonads and endocrine gland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on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pesticides. Pesticides are reported to cause degenerative changes in gonads and arrest gametogenic processes either by acting directly on the gonads or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secretory activity of the hypothalamo-hypophyseal-gonadal/thyroid axis that regulates various reproductive events. Secretion of hormones such as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 gonadotropin, growth hormone,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testosterone, estrogens, 17,20β-dihydroxyprogesterone and thyroid hormones are in general lowered, leading to cessation of gametogenesis, vitellogenesis, oocyte maturation, ovulation, spermiation, etc. Adverse effects of pesticides have also been demonstrated on fecundity, fertilization, hatching, and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The effects are highly variable and depend on the nature, dose, and mode of application of the pestic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