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909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篇
  55篇
综合类   437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87~1990年,对3515hm2残次毛竹林试验区进行4年2度的砍杂、全垦、全垦结合施肥3种不同的作业方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均比试验前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其平均立竹量由1716支/hm2增加到3075支/hm2,平均胸径由6.67cm增加到8.91cm,平均度产新竹由3780kg/hm2增加到15090kg/hm2,平均度产竹笋由570kg/hm2增加到2430kg/km2,度产值由795元/hm2增加到3235.5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7.08。3种作业方式的比较,以全垦结合施肥为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光箨篌竹笋期的出笋规律、成竹规律以及竹笋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初步认为,光箨篌竹林分的母竹立竹度一般应保持在2500株/亩左右、Ⅰ~Ⅱ级母竹株数保持在40%以上时,才能保证林分的优质高产与稳产;抽枝成竹历期长短受竹笋笋级大小、出土早晚或立地环境条件的影响可相应延长或推迟2~4d左右,一般历时25d,竹笋开始抽枝成竹时的高度一般为5m左右;竹笋在生长发育高峰期明显受到气候因子的影响,尤其是对气温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台江采育场竹木混交林丰产措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江林业采育场现有竹木混交林进行施肥和土壤垦复两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虽有一定增产效果,但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土壤垦复措施的增产效果,以深翻加施肥的新竹产量最高,锄草松土居第二,单纯深翻并不理想,效果不如劈山抚育。因而,新兴竹木混交林应以调整竹林结构和护笋养竹为主,每年锄草松土即可达到材用丰产林标准,不宜盲目深翻、施肥。  相似文献   
4.
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技术,对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汝城白毛茶种群个体单株扩增的谱带数最多时为13条,最少时为10条;DNA多态性最高为92.31%,最低为70.00%,平均为85.40%。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汝城白毛茶种群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882,最大为0.579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种群中有些单株聚类很近,遗传基础比较一致,有些聚类较远,显示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种群单株间的遗传变异呈现连续性,当结合距离I为0.14时,汝城白毛茶种群可分为6个类型,这与其表观形态类型相符。本文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汝城白毛茶的核心种质基因群在汝城县白毛茶示范场得到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江苏毛竹林生产力类型区的划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毛竹生产力和环境指标将江苏省毛竹林区划分出高生产力、中生产力、一般生产力和低生产力类型区,并分析了各类型区的主要特点。同时,提出了各类型区的经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不同肥料对毛竹冬笋品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使用3种不同肥料3年后对冬笋品质特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的百分比比对照减少0.2~0.35,还原米糖含量的百分比比对照减少0.05~0.12,脂肪平均含量中只有处理C的百分比比对照减少0.1,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均为7.5%,粗纤维含量的百分比比对照增加0.07~0.1,砷(As)含量为绿色食品控制标准的12%~20%,铅(Pb)含量为绿色食品控制标准的51%~97%,镉(Cd)含量为绿色食品控制标准的58%~74%。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毛竹的1个新栽培变种——绿槽龟甲竹。其竹秆下部一段的节交互歪斜,上下节在一侧相连,而节间在另一侧偏肿呈龟甲状,竹秆黄色,且龟甲状秆对称绿色纵条纹,分枝一侧纵沟槽绿色,叶片有淡黄色细纵条纹。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烧制法、干馏法和渗漉法3种不同方法提取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竹沥,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烧制法提取竹沥检出峰104个,可定性成分为20个,含量占总检出成分的62.89%;干馏法提取竹沥检出峰100个,可定性成分21个,含量占总检出成分的57.14%;渗漉法提取竹沥检出峰99个,可定性成分33个,含量占总检出成分的64.81%。雷竹竹沥所含的有机化合物含量与不同的提取方法有关,有机酸类化合物提取应采用烧制法;醛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提取宜采用渗漉法;酚类化合物提取采用干馏法最优。  相似文献   
9.
毛竹人工林生物量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会同县经营10年的毛竹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竹林不同龄级、径级、枝下高级和不同密度的生物量分配,81.2%生物量分配于1~7年生幼龄、壮龄、中龄竹;83.4%生物量分配于胸径11~15 cm之内;90.7%的生物量分配于枝下高7~11 m之内;86.2%生物量分配于立竹4 500~9 000株/hm2的林分之内,其中立竹4 500~6 750株/hm2的中密度林分,群体和个体生物量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试验竹林垂直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多1.81倍和1.97倍、1.56倍,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为1.774∶1,经济系数为0.501,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地上部分为秆﹥枝﹥叶﹥凋落物﹥竹箨﹥退笋,地下部分为鞕根﹥竹鞕﹥竹蔸﹥竹根﹥死鞕。  相似文献   
10.
雷竹引种与丰产培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引种雷竹,进行笋用竹林丰产栽培试验,探讨营林技术对其速生丰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林地表土层以下深度30cm深翻耕作、深层施肥等措施后其优质经济竹(眉围≥9.60cm)可达65.0%以上,比对照提高18.6%~31.7%,新栽竹林套种农作物有利于促进雷竹笋用竹林速繁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