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4篇
农学   26篇
  14篇
综合类   350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3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甜菜夜蛾年发生代数较少,主要依靠幼虫的突发性暴食引发灾害,防治时应选能杀灭当代幼虫的高效农药,盛期用抑太保、米满;盛末期用乐斯本、凯撒、灭多威等农药;小菜蛾年发生代数较多,主要依靠幼虫数量的突发性高涨引发灾害,防治时应选能抑制幼虫的数量增长的持效农药,初期用阿维菌素、BT;盛期用乐斯本等农药.  相似文献   
2.
利用室内选育119代的抗溴氰菊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品系和敏感品系,通过反复回交和自交建立近等基因系。用Operon公司合成的20个引物对近等基因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3个引物在抗性品系中分别产生1条特异扩增带,4个引物在敏感品系中分别产生了1~5条特异扩增带。由于在近等基因系中,除了与抗性相关的基因区外,其它的遗传背景是相同的,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特异带与小菜蛾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对鳞翅目害虫有活性的cry1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鉴定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Btc001菌株cry基因型的基础上,构建了Btc001菌株质粒DNA HindⅢ片段的文库,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IR-RFIP)方法筛选出含有crylC6全长基因的13.5kb大片段,酶切分析得到该片段的物理图谱,BamHI和EcoRI切完成了6.5kb含全长基因的亚克隆,并对这条6.5kb片段亚克隆、测序,序列在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登记(AY007686),并由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国际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ry1Cb2基因。根据序列设计了一对用于扩增全长基因的引物S581CB和S381CB,扩增产物插入表达载体pET-21b中,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表现出较高活性,LC50达到7.9μg/ml。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在深圳、广州、东莞三地对不同蔬菜、不同农事措施、杀虫剂不同施用水平菜地小菜蛾自然种群幼虫被寄生率调查结果,分析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菜蛾绒茧蜂三种群系统中,蔬菜品种、农事操作、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行为的影响。结果说明:不同蔬菜品种上,小菜蛾幼虫被寄生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包心菜菜地寄生率最高,超过30%。十字花科蔬菜与其他非十字花科蔬菜的间作对绒茧蜂的寄生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深圳、东莞、广州三个地区,以广州地区小菜蛾幼虫被寄生率较高。化学杀虫剂降低绒茧蜂的寄生率。小菜蛾幼虫的体色与被寄生率也有一定的关系,以体色与背景色一致的个体被寄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杆菌高效生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灯蛾罹病死亡幼虫中分筛筛选出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SB-1菌株,从引进的B.t.菌种中筛选出SB-8菌株。该两株菌经发酵试验,生产性能良好,对抗药性强的台湾、泰国和深圳品系的小菜蛾毒力较高。田间试验表明杀虫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Mariner转座子与小菜蛾抗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抗溴氰菊酯、杀虫双、杀螟丹小菜蛾种群及其敏感品系为研究对象,借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载体筛选、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实验技术,检测了小菜蛾4个品系的Mariner转座子的存在及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抗溴氰菊酯、杀虫双、杀螟丹以及敏感品系的小菜蛾中都存在两种大约500 bp的Mariner转座子片断,初次证明在小菜蛾4个品系中均含有两种Mariner转座子,并发现一种新的转座子基因片断,但是没有发现Mariner转座子与抗性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研究结果将为利用Mariner转座子标签法在小菜蛾中分离定位基因、转化外源基因、转基因昆虫防治害虫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扩充鳞翅目害虫杀虫基因资源,本研究从苏云金芽胞杆菌BN23-5中克隆得到一个新的cry基因,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析。该基因为一个完整的cry1D基因,全长3501 bp,编码1166个氨基酸残基。该氨基酸序列是一个新的Cry氨基酸序列,与Cry1Db1的同源性最高,为86%,命名为Cry1Dd1(登录号为KJ728844)。将该基因插入穿梭表达载体pSTK中,转入BT无晶体突变株HD73-中进行表达。结果表明,cry1Dd1基因能在BT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并形成菱形伴孢晶体。SDS-PAGE验证其分子量为132.2 kD,与预测的大小相符。生物活性测定表明,Cry1Dd1晶体蛋白对小菜蛾的幼虫具有杀虫活性,LC50为13.1 μg/mL;能明显抑制甜菜夜蛾幼虫的生长;但对棉铃虫幼虫没有杀虫活性。对cry1Dd1基因序列进行分析,cry1Dd1包含8个block保守区域,这和目前其他的cry基因相似;Cry1Dd1蛋白的活性区域为N端的37~593位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氟虫腈结构为骨架,寻找具有杀虫活性和对环境友好型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方法】以不同取代基的苯胺为原料,经2步法合成含有不同取代基的苯基吡唑类化合物1~21;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分析确定;采用浸液法测定目标产物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测定化合物1、5、12和16对中华蜂Apis cerana的急性经口毒性。【结果】化合物1、5、12和16处理小菜蛾24 h的LC50分别为0.26、0.95、0.33和1.10 mg·L~(-1),其中化合物1和12对小菜蛾的活性优于氟虫腈。化合物5、12和16对中华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比氟虫腈(0.05mg·L~(-1))低,但仍属于剧毒,LC50分别为0.21、0.22和0.09 mg·L~(-1)。构效关系表明,苯环的取代基对苯基吡唑类化合物的活性影响很大,当苯环邻位存在—Cl或—Br、对位为—Cl、—CF3或—OCF3时,化合物对小菜蛾表现出极好的活性。【结论】氟虫腈苯环取代基的替换可以提高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降低对中华蜂的毒性,研究结果对今后芳基吡唑类杀虫剂开发、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为明确60Co-γ亚不育剂量辐照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构建小菜蛾种群动态变化模型,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建立小菜蛾生命表获得种群特征参数、个体生理指标,预测亚不育剂量辐照对小菜蛾种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亚不育剂量辐照组的羽化率显著高于完全不育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羽化率无性别差异,亚不育剂量辐照组F1代孵化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亚不育剂量辐照组种群各阶段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繁殖力生命指标低于空白对照组。小菜蛾亚不育剂量辐照组世代平均历期(19.90 d)、世代净生殖率(2.35)、周限增长率(1.04 d-1)、内禀增长率(0.04 d-1)均低于空白对照组,而种群加倍时间(16.16 d)高于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世代平均历期、每日单雌产卵量与产卵时间均长于亚不育剂量辐照组。辐照组与对照组种群生命表参数对比,表明亚不育剂量降低了小菜蛾种群世代数和幼虫期的个体存活率,使F1代雌虫个体数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