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篇
农学   40篇
  6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桑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爱玉  王勇 《蚕业科学》1993,19(3):135-138
采用继代培养三个月后的桑子叶悬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桑悬浮细胞在纤维素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的混合溶液中,酶解获得产量高、活力强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K8p(附加6—BA、NAA、2,4—D、LH)液体培养基中,再生细胞经多次分裂,得到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再通过增殖继代培养,获得浅黄色、具有明显颗粒结构的愈伤组织,转至各种激素含量的MSB固体培养基中,尚未获得绿苗分化。  相似文献   
2.
草莓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毒品种宝交早生的花药愈伤组织建立的悬浮细胞系为试材,对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酶液的渗透压、浓度和配比对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有重要的影响。悬浮细胞在CPW+1.0% Cellulase R-10+0.5 Macerozyme R-10+0.05%Pectolyase Y-23+0.6mol/L甘露醇+0.5%PVP的酶液中酶解12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分别达16.35×10~6/g和84.6%。采用液体浅层培养法对原生质体进行培养获得了再生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3.
茶薪菇原生质体制备及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茶薪菇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再生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以溶壁酶的去壁效果最好 ,不同酶组合可提高去壁效果 ,酶解液在 2 0 %时原生质体释放量很高。酶解适宜温度为 30℃ ,培养 4~ 5d的菌丝酶解 3h释放的原生质体最多。以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 ,原生质体的释放量及再生率均较高 ,再生率达到 5 %左右 ,经紫外线照射 2 0s,致死率即达 70 %以上  相似文献   
4.
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是一种重要的热区豆科牧草,为利用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开展柱花草基因功能研究,以20 d龄期‘热研5号’柱花草子叶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不同因素对原生质体分离及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5%纤维素酶、1.25%离析酶、0.5 mol·L-1甘露醇和4 mmol·L-1MES酶解液组合,酶解时间为16 h时,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性均达到最佳,分别为(4.567×106)个·g-1和92.271%;原生质体浓度为(6×105)个·mL-1、质粒浓度为0.6μg·μL-1,PEG-4000浓度为50%、转化时间为5 min时,转化效率最高,可达52.524%。构建了目标蛋白SgRKL1表达载体pA7-BIUTNT::SgRKL1-GFP,利用PEG介导法将其转入柱花草原生质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SgRKL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说明所建立的柱花草叶肉原生质体瞬时表...  相似文献   
5.
苎麻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喜文  陈德富 《作物学报》1996,22(1):112-116
苎麻品种浏阳大叶绿的子叶在含有2,4-D0.5mg/L、KT0.5mg/L的MSB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3 ̄4次继代培养后作液体振荡培养,产生悬浮细胞系。从悬浮系分离的原生质体,只有以海藻酸钠包埋方式培养在KM8P培养基中,50天左右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在附加2,4-D0.2mg/L、6-BA0.1mg/L的MSB生长培养基上增殖,然后转入附加6-BA2.0mg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原生质体载体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体细胞杂交、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细胞的DNA直接导入转化、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胁迫耐受系的选择,同时针对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育种现状及其原生质体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利用原生质体载体技术进行马铃薯育种的优势和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农抗SH—62产生菌原生质体再生菌株的筛选和再生菌株R—4的发酵规律。试验表明,通过摇瓶的初筛和复筛,从活性比出发菌株要强的202株再生菌株中,找出R—4、R—66和R—72三株活性最强而又稳定的再生菌株。在再生菌株R—4的发酵试验中,选出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1号培养基,并证明这个菌株对溶氧量并不敏感,在偏碱条件下有利于生长和产素,发酵周期为72小时等最适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蔬菜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学者对蔬菜原生质体培养包括原生质体的来源和预处理,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再生植株的获得以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灵芝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对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如酶类、渗透压稳定剂、pH、培养基、菌龄、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的研究表明,以D培养基、葡萄糖为渗透压稳定剂,酶液浓度为15%Lyw+02%Lys,pH45~55,培养菌龄为72~96h,酶解温度为20~25℃条件下,酶解60~90min,其破壁效果为最佳,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率都最高。  相似文献   
10.
小叶杨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影  黄敏仁  陈道明  卫志明  孙勇如 《林业科学》1995,31(4):310-318,T001
从小叶杨(Populussimonii)胚性悬浮细胞分离得到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3.8×107g-1FW。高密度(3×106/mL)液体浅层培养可促进小叶杨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生长;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Km8p培养基,有利于原生质体的持续分裂;在培养基中添加有机氮,有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植板率。原生质体形成细胞团后,逐步降渗和分皿培养,能有效促进细胞团的持续分裂。愈伤组织在不同分化培养基上的分化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工酶分析说明,分化能力强的愈伤组织,其TCA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较为活跃,GOT、EST和PEROX的活性比较高。当芽伸长到2—3cm时,从基部切下转移到无激素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移入盒内,在温室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