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5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淹水条件下氨酸法生产颗粒有机无机复混肥养分缓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淋洗和淹水培养间歇淋洗两种方法评价氨酸法生产颗粒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养分缓释特性。结果表明,对氨酸法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造粒,有直接减缓其有机和无机养分释放的效应。在等氮水平下,不同种类有机无机复混肥累积淋失的氮量明显不同,且与淋失的有机碳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表明有机与无机养分的配比比例影响肥料的氮释放特性。在本研究中,造粒对氨酸法生产的有机和单一无机氮复混肥中氮养分的缓释效果最差,而对氮钾比为2∶1的两种肥料中有机和无机养分的缓释效果均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王雨  李银  胡羽成 《土壤通报》2017,(2):313-318
根据天津某铬渣堆周边地区的污染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选取该区域3种典型含水介质(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填充土柱,开展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研究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铬溶液淋滤实验表明,Cr(VI)在粉土中的迁移速率最快,粉质黏土中次之,黏土中最慢。清水淋滤实验表明,吸附在含水介质中的铬会在清水淋滤作用下解吸并重新释放到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地下水再次污染。根据土柱实验结果获得铬在黏土、粉质黏土和粉土中的弥散系数分别为1.87×10~(-4)m2d~(-1)、7.49×10~(-4)m2d~(-1)和1.17×10~(-4)m2d~(-1),渗透系数分别为8.60×10-6cm s~(-1)、2.14×10-5cm s~(-1)和1.34×10-5cm s~(-1),为模拟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模型提供实测参数,进而为地下水中铬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壁材类型和用量及相对湿度对微囊化的食品保鲜剂亚硫酸盐模拟释放的影响,并用Avrami's公式分析了不同相对湿度下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相对湿度为85%,壁芯比为1.0,壁材为乙基纤维素的微胶囊6d时SO2保留率为16.2%,其他壁材24d时SO2保留率为8.0%~13.8%;壁材用量对释放影响不显著;同种壁材,相对湿度85%时释放速率是相对湿度75%时的1.3倍,是相对湿度43%时的5.5~7.0倍.该保鲜剂用于玫瑰香葡萄保鲜时,与普通片剂及粉剂相比,药害率和腐烂率均降低60%左右,果实中SO2残留量降低了40%~50%.  相似文献   
4.
长期酸化对红壤中活性固相铝库大小及亏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茂旭  季国亮 《土壤通报》2004,35(2):106-111
用连续分级提取和反复多次酸提取方法研究了长期土壤酸化对红壤固相铝库中铝含量及亏损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嵊县红壤的活性铝库大于永春红壤和屯溪红壤;因永春红壤和屯溪红壤的酸化程度大于嵊县红壤,前两者的有机铝库和无机铝库都比嵊县红壤的亏损,因此反复酸提取过程中铝的释放量也比嵊县红壤少;当高强度酸输入土壤后,弱键合的有机络合态铝可快速活化并亏损,剩余铝库因活性小而释放速率减小,但长期酸化过程中,动力学控制的低活性铝库的活化可能对铝的溶解量仍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磷在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的循环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高丽  周健民 《土壤通报》2004,35(4):512-515
沉积物中部分固定的磷可通过分解或溶解作用而释放磷酸盐到沉积物间隙水中;再生的磷可能释放到上覆水体中,或在沉积物中作为一种自生相而再沉淀,或被沉积物的其它组分所吸附。本文描述了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过程,并对影响磷循环的因子及其磷自沉积物释放的机制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李锦辉  李潮海 《核农学报》2006,20(6):503-507,496
本文综述了opaque突变基因及其修饰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优质蛋白玉米育种过程中突变基因及修饰基因改善蛋白质品质和控制籽粒性状的遗传机理,提出了利用突变基因及修饰基因减少玉米醇溶蛋白,增进玉米品质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恒温改变电压电超滤、恒温恒电压电超滤及生物(黑麦草)耗竭试验等动态方法对江苏省几种不同土壤K素供应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恒温恒电压电超滤连续解吸60分钟的K的释放可以用二级反应方程K_=K_0t/(t+1/kK_0)来描述,K_0与土壤K供应的数量有关,K素的释放速度受K_0的影响较大;(2)在耗竭试验中,生物吸收来自缓效性K量(第一部分非交换性K量)可达总吸K量的15%~47%。随着收割次数的增加,交换性K可降至一个最低值,该值可以用来反映第一部分非交换性K的释放速率。同时,缓效性K也会降至一个最低值,该值可用来反映第二部分非交换性K的释放速率。上述研究结果都表明:淤土、小粉浆土、勤泥土和鸭屎土的供K特性良好;沙土,两合土次之;乌底白土较差;黄白土、淀浆白土和黄泥土最差。  相似文献   
8.
缓/控释复合肥料不同形态氮素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缓/控释复合肥料不同形态氮素养分(NH4+-N、NO3--N、Urea-N、DON和Total N)在不同介质中释放的动力学特性及生物效应。【方法】采用水中溶出法、土壤恒温培养法和盆栽生物试验。【结果】不同培养介质中,缓/控释复合肥5种形态氮素养分的累积释放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Nt=N0(1-e-kt)、Elvoich方程qt=a+blnt、抛物线扩散方程qt=a+bt0.5表征,并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r=0.9569**~0.9999**),E1ovich方程次之(r=0.7705**~0.9933**)。缓释复合肥料不同形态氮素最大释放量(N0值)与其氮素累积释放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在水中以Total N>DON>Urea-N>NH4+-N>NO3--N,在土壤中则以Total N>NH4+-N>DON>Urea-N>NO3--N。以水为介质时,缓释复合肥料不同形态氮素释放速率常数(k值和b值)的变化序列均以Total N>DON>NH4+-N>NO3--N;以土壤为介质时,k值大小为Urea-N>DON>NH4+-N>Total N>NO3--N,b值则为Total N>NH4+-N>DON>NO3--N>Urea-N。与普通复合肥料相比,缓/控释复合肥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农学效率(NAE)及氮素生理效率(NPE)分别提高了11.4%、8.32 kg·kg-1和5.17 kg·kg-1。相关分析发现,5种形态氮素养分占总氮量的比值(Nx/NT)与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素养分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定量描述氮素养分释放的动力学方程中以一级动力学方程评价更具有实效性。与普通复合肥料以单一尿素态氮养分为主相比较,缓/控释复合肥料的不同形态氮养分更有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动力条件下徒骇河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钦鑫  邓焕广  陈永金  韩勇  张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01-12303
对不同水动力条件下上覆水体中总磷(TP)、可溶性正磷酸盐以及总氮(TN)的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徒骇河沉积物中TP的释放随着水体扰动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沉积物中可溶性正磷酸盐在释放过程中存在一个最适扰动强度,转速增强或减弱释放均减弱;而TN在一定扰动强度内,不受扰动时的释放强度比扰动时要大。  相似文献   
10.
从介绍种子的萌发阶段出发,阐述了黄芪种子的休眠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详细论述了促进黄芪种子发芽的处理方法,包括机械破损、沙磨处理、浓硫酸处理、温烫浸种及赤霉素处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