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129篇
农学   102篇
基础科学   59篇
  131篇
综合类   2725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现状入手,针对我国住宅现代化生产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是解决住房矛盾的前提、模数协调是住宅现代化生产的技术基础、认证制度是住宅现代化生产的有力保证、住宅性能评价体系是住宅现代化生产的重要内容的观点,对当前形势下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42-16343,16346
介绍了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现状,2004年中央惠农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机械的保有量不断增加;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分析了生产力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变迁的推动作用:夯实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改变的物质基础;改善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的社会化程度。提出了培育农村地区新的消费热点的对策建议:引导农村居民树立起现代消费理念;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引导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3.
科学认识乡村地域结构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本文以扶余市第二次土地调查调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空间分析软件,运用规模分析、核密度估算、缓冲区分析,从用地规模、分布格局与土地利用条件方面探讨扶余市农村居民点地域分异特征。研究表明:扶余市以微、小型居民点居多,居民点数量随着规模的增大逐渐减少,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差异较大,总体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不均匀分散分布;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核密度为0.4个/km2,空间布局呈东南部高密度集聚成片,向西逐渐密度降低,西部零散错落分布;居民点分布呈现较强的城镇指向性,交通用地对居民点有集聚的作用,河流对微型居民点和大型居民点有集聚吸引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愈发重要。阐述了农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涵义,剖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挖掘了农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应用层面,提出了农村人力资源系统开发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刘术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53-7555
在阐述绅士的含义及来源的基础上,剖析了绅士在乡村社会自治中的作用,探讨了绅士自治在我国传统社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先昌  万小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50-21452
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农民环境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从改善司法救济制度的角度对农民权益的保护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邹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803-13804,13807
通过对国内外涉及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研究了收入水平与幸福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呈类似于倒"U"型曲线,且可以从适应、社会比较和心理预期3方面进行解释。最后,就如何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的同时能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淡化人们对金钱和物质地位的竞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创造农村居民各尽其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农村土地价值的影响因素,并从提高土地收入保障角度寻求提高土地价值的途径和方法。结果表明:农村土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土地产生的直接收益,还表现在土地为农民带来的间接收益,包括土地的交换价值和潜在的发展价值。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土地经营形式多元化、种植结构调整、农民组织的重构来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增加土地价值,使土地从生存保障发展为投资保障,从而提高农村土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都需要大量的农村社会服务人才参与其中.目前只“就农村改革”谈农村实用人才、只“为农业建设”说农业管理者和指导者、只“据农民发展”论农民带头人和专合组织负责人,都不是真正而完全的农村社会服务人才.农村社会服务人才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面向或立足于农村这一微型社会,为其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生态等的科学发展提供创造性、价值性服务的各类劳动者,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以长春市绿色住宅消费者为调研对象,通过构建消费者重复消费绿色住宅理论模型来解释绿色住宅的技术设计属性如何影响消费者所感知的经济性、舒适性和实用性,从而促进绿色住宅消费者的粘性。搜集785份有效问卷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舒适性和实用性是影响消费者重复消费意愿的主要动机,且节能、节水和室内环境技术对于消费者的感知经济性、舒适性和实用性具有显著影响,而室内环境因素是绿色住宅技术设计最为重要的属性。本研究有助于改进绿色住宅的技术设计,以促进消费者的重复消费,进而增加消费者的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