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5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17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SA8000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是一种挑战,但它对于实施之的发达国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经济效应。实施该标准是以降低本国整体福利水平,扭曲资源配置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2.
Soil aggregate (SA) can be formed and stabilized when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is decomposed in the soil.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A dynamics and SOM with different decomposition rates have not been clarified. Therefor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addition of polysaccharides to soil on SA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A Japanese tropical soil was incubated for 99 d at 30 °C in a dark environment following the addition of 0.5% (w/w) starch or cellulose.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of the amendments, and SA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soil respiration rates, and distribution fractions of soil aggregate sizes and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of SA, respectively. The cumulative soil respirations with all treatments rapidly increased until Day 12 of the incubation. The initial slope of the cumulative soil respiration in the soil with star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oil with cellulose. In either soil with starch or cellulose, the fractions of macro-aggregates (>1000 μm in diamet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ontrol soil. However, the fractions of meso-aggregates (250–1000 μm) and nano-aggregate (<20 μm) in the soil with starc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those fractions in the soil with cellulose fluctuated until Day 6. The MWDs reached the maximum on Day 6, indicating the SA formation in the soils with starch or cellulose. The increasing rate of the SA formation in the starch-amended soil was grea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ellulose-amended soil. After Day 6, the MWDs in the soils with either polysaccharide decreased with similar trend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indicating similar stability of the SA in both treatment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decomposability of the organic amendments might influence the SA formation differently, but not the SA stability.  相似文献   
3.
以水溶液体系作为对照,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W/O型微乳液体系中水杨酸(SA)和水杨酸甲酯(MS)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性能.结果发现,在水浴时间为20min、pH值为8.20和邻苯三酚加入量适宜的情况下,W/O微乳液体系中SA、MS对·O2-的清除率分别可达72.92%、81.47%.微小的pH值变化会引起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显著变化,电解质溶液对其也有明显的影响,但对SA、MS清除·O2-的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与蔬菜作物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杨酸在植物的抗病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水杨酸在植物抗冷、热、盐、干旱、臭氧、重金属等环境胁迫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对近年来有关水杨酸在蔬菜抗逆境胁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白菜病程相关蛋白1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杨酸处理后的‘苏州青’白菜为材料, 通过RT2PCR和RACE技术, 获得了白菜病程相关蛋白PR-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与甘蓝型油菜PR-1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 , 与拟南芥的同源性为78% , 与其它植物的同源性为57%~60%。Southern杂交表明该基因在白菜基因组中的拷贝数至少为2个。半定量RT2PCR分析表明, 2 mmol/L的水杨酸处理后12 h, 该基因的表达量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性两相分配法对经水杨酸(SA)和高温锻炼处理过的葡萄幼苗叶肉细胞中ATPase进行了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高温下,细胞质膜ATPase活性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均呈下降趋势,经SA和高温锻炼预处理后再经高温胁迫,发现质膜ATPase的活性低于正常条件下的水平(CK1),但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直接进行高温胁迫后ATPase活性水平,即高温锻炼和SA预处理的质膜酶活仍保持了较高的活性,并且后一种处理效果更明显.说明质膜上ATPase活性的变化对高温胁迫作出了一定的响应,SA和高温锻炼对提高葡萄幼苗叶片的抗热性与二者可以维持细胞质膜上ATPase活性的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7.
SA+CaCl2对菊花花瓣生理和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CaCl2)水溶液对菊花"兼六香菊"品种全株喷雾处理,测定整个花期花瓣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A+CaCl2均能提高花瓣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SOD活力和降低了O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花期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其中以SA 15 mg/L+CaC12160 mg/L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莉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76-178
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的争议由来已久。本文在介绍了法律上,包括WTO协议、区域性和双边性协议以及欧美国家立法对该问题的相关规定,和国际贸易实践中存在的SA8000后,认为不宜贸然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水稻苗期生长与SA相关防卫反应的影响,用不同浓度外源SA喷施苗期日本晴水稻,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水稻苗期生长关键指标叶绿素含量,采用qRT-PCR定量分析外源SA对水稻苗期SA合成基因PAL1、SA受体基因NPR1、SA信号途径下游的转录因子WRKY45/WRKY76和防卫基因PR1a/PR1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外源SA对上述水稻基因的影响不同,即低浓度S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稻苗期叶绿素积累,并显著影响水稻苗期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高浓度SA抑制叶绿素的积累,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喷施2.0 mmol·L-1外源SA对水稻苗期防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最为有效,该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外源SA促进水稻苗期生长并提高水稻苗期防卫能力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苦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 mmol/L水杨酸(SA)预处理后,苦菜幼苗分别在0.6%、0.8%、1.0%NaCl溶液胁迫下5、10、15、20、25 d时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5 mmol/L SA处理提高了盐胁迫下苦菜幼苗细胞SOD、POD的活性,抑制了CAT的活性;在盐胁迫处理后10、15 d,苦菜细胞内脯氨酸和H2O2含量分别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清水对照,说明SA通过诱导H2O2含量增加,提高抗氧化酶活力,缓解盐胁迫伤害,提高苦菜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